非典型性猪瘟的诊断与防制
-----
1
流行病学特点 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仔猪,1月龄以内很少感染发病,1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多发于断奶后1~2个月。母猪抗体水平不高,或者母猪带毒所产仔猪一般在出生后1周内开始发病,持续时间较久,死亡率较高。此外,本病常与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如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伪
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等。特别是当仔猪发生传染性胃肠炎后,很容易继发猪瘟。 2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多在40.5~41.5℃,稽留不退,如果使用抗菌降热药,体温会降下来,食欲增加,但是药效一过,又会上升。病猪被毛粗乱,精神不振,
嗜睡,逐渐消瘦,贫血,全身衰弱,病程较长,很少急性死亡,病程可达1个月以上。初期大便较干,5~7天后拉稀,持续到死亡。或者
便秘和
腹泻交替发生。部分病 猪在耳尖、尾尖、腹下、臀部和四肢末梢有
紫斑或出血点,病情久的变成坏死痂。 母猪抗体水平不高感染猪瘟病毒,所产的仔猪,整窝发病,连续出现很多窝。有一存栏200多头母猪的规模化猪场,2005年春节后母猪连续产下“抖抖病”的30窝仔猪,病猪体温正常,腹泻,肾脏点状出血,猪瘟荧光抗体染色阳性,猪瘟抗体水平为0和2(1∶4),母猪猪瘟抗体水平也不高,平均为5.1(1∶36)(见表1)。诊断后,采用猪瘟脾淋组织苗全场母猪紧急免疫,一周后病情控制,所产仔猪正常,母猪紧急免疫接种后40天,猪瘟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平均达11(1∶2048)以上。见表1。 表1 抖抖病猪场母猪发病和紧急免疫后猪瘟抗体水平(随机采血) 采血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格率(%) 3月17日ぃㄕ在发病) 1∶8 1∶4 1∶32 1∶64 1∶16 1∶8 1∶64 1∶32 1∶512 1∶256 20 5月4日ぃ免疫后40天) 1∶4096 1∶1048 1∶512 >1∶4096 >1∶2048 >1∶4096 >1∶4096 >1∶2048 >1∶4096 100 母猪猪瘟抗体水平达8(1∶256)以上,才能有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仔猪不发病,而该猪场发病时母猪猪瘟抗体水平达8以上的只有2头,免后40天达免疫合格率达100%。初生哺乳仔猪出生时可能正常,多在1周内发病,主要表现拉稀,呈黄色,糊状,食欲减少或不哺乳,病猪干瘦,但是不会很快死亡,病程可达1周以上,最终以死亡转归。发病率在10%~40%,死亡率达60%~80%,不死的因为发育不良,也没有饲养┘壑怠 3 病理变化 大部分淋巴结肿大、出血,严重的外观呈紫色,切面大
理石样变,最早最容易看到的是肺门淋巴结,有诊断意义。有的喉头黏膜出血,不常见。肺不肿大,除非有并发症,但是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边缘出血性梗死,约占剖检的30%。肾脏出血,几乎见于所有病猪,最具诊断意义。从针尖状到大头针样不等,多的密集如
雀卵,少的只有比较陈旧的几点。切开肾脏,可见肾乳头、肾盂出血。膀胱黏膜出血,约占剖检猪的30%。有些病猪扁
桃体出血、化脓、溃疡。有的胃肠浆膜点状或刷状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菌分离培养 取肺、肝、脾、心血、淋巴结等组织,接种巧克力琼脂、鲜血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 h,多数无细菌生长。有的可见肺部有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放线杆菌、嗜血杆菌等。 4.2 猪瘟抗体测定 采发病猪群血液,分离血清。用中国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间接血凝试剂盒检测猪瘟抗体,抗体效价一般很低,或者不整齐。近年来我们对当地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监测结果显示,猪群猪瘟抗体水平达不到免疫保护程度(猪群免疫合格率达85%以上才能起保护作用),见表2。 4.3 猪瘟荧光抗体染色 取可疑病猪的扁桃体、肺、肝、脾、淋巴结、肾等组织作压印片,丙酮固定后用猪瘟荧光抗体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细胞浆内呈现明亮的黄绿荧光(荧光抗体试剂购自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2003年、2004年和2005年(至4月)猪瘟荧光抗体检测结果见表3。 表2 猪瘟抗体水平检测 抗体 效价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1∶1025 1∶2048 1∶4096 合格率(%) 猪场数 小猪 份数 13 21 30 18 13 12 9 10 4 1 0 2 52.3 19 中猪 份数 4 10 11 13 5 11 7 5 14 1 0 0 69.1 7 大猪 份数 1 26 27 26 22 21 7 2 7 0 0 7 63 8 母猪 份数 4 17 28 20 38 44 52 66 10 53 42 78 63.2 48 备注:母猪抗体效价达8(1∶256)以上为免疫合格,其他年龄的猪抗体效价达4(1∶16)以上为合格。 表3 猪瘟荧光抗体检测 年度 送检猪场数 阴性猪场数 阳性猪场数 阳性率(%) 2003 44 18 26 59.1 2004 66 30 36 54.5 2005(至4月) 21 5 16 76.2 5 防制 5.1 乳猪发病时,建议全场母猪用猪瘟脾淋组织苗紧急预防接种,以后全场母猪每年统一时间免疫2次,包括公猪。初生仔猪实施超前免疫,也可以选择猪瘟脾淋组织苗。我们已在较多发病猪场实施这个方案,效果很好,紧急接种一周后,基本能控制病情。其他年龄猪群发病,也采用猪瘟脾淋组织苗作紧急预防接种,剂量不必加大。 5.2 病猪一定要淘汰。但是发病猪群的饲料中最好添加一些抗菌药物,主要针对并发症。临床中我们发现有时原发病不是猪瘟,个别抵抗力差的可能继发猪瘟,这种情况还是要注意控制原发病。 5.3 平时加强猪瘟的免疫监测。定期采血,送有关部门进行猪瘟抗体水平测定。每次免疫接种后15~20天采血测定猪瘟抗体水平,检查免疫效果,如果结果不理想,应该重新免疫接种,此时最好换一个厂家生产的疫苗。猪场使用的疫苗最好选择多个厂家,而且要交替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根据抗体监测的结果,结合当地的疫情和本场的具体情况,设定科学合理并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6 小结与讨论 6.1 根据多年来临床及实验室观察和防制效果来看,猪瘟仍是危害猪群的主要传染病。猪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非典型、温和型,要根据临床发病特点和实验室诊断,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及时控制病情。 6.2 “抖抖病”的病因一直众说纷纭。根据我们临床中诊断的这例“抖抖病”,从病变、猪瘟的抗体水平、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检查以及防制措施的有效性来看,是由猪瘟病毒引起。当母猪抗体水平较低时感染猪瘟病毒,母猪本身不发病,而哺乳仔猪或新生的猪可能出现“抖抖病”。 6.3 虽然非典型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典型,但是肾脏的点状出血很普遍,所有阳性猪都有,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还有淋巴结的变化也是比较典型的。 6.4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如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的抗原含量不足、疫苗的质量差、猪群存在免疫抑制病如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感染、摄食过量霉菌毒素、滥用抗生素等扰乱正常菌群等原因,这些都可造成猪群猪瘟免疫不达标。根据几年来对当地猪场猪瘟抗体水平监测显示,所有的猪群免疫均不合格(详见表2)。笔者认为选择质量好的疫苗、确保足够的抗原量很关键。现在使用猪瘟脾淋组织苗的猪场,猪瘟一直控制得很好,尽管这些猪场有些原来发生过猪瘟。曹健民等实验也证实加大免疫剂量能使抗体水平迅速升高,并在14天达到高峰。
-----
做好疫苗接种,淘汰阳性猪
-----
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