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综合辅导
临床资料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
养猪疾病咨询:猪增生性肠炎防治
病毒病 更新:2017/2/24 字体:
猪增生性肠炎防治
-----
猪增生性肠炎又称为“猪回肠炎”、“猪坏死性肠炎”、“猪腺瘤病”等,是近年来世界各养猪地区日渐受到重视的常见 猪病 之一,是猪的一种肠道 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血痢、脱水及生长缓慢。  猪增生性肠炎是一种在急性和慢性病例中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的疾病,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伊阿华艾姆斯首次描述了该病的病变。但是直到1973年,在异常增生的细胞内才发现了其病原菌,该菌为一种弯曲或直的杆菌,末端渐细活钝圆,长1.25~1.75μm,宽0.25~0.43μm。1993年,由于成功地进行了体外培养,并用村培养物感染猪复制出本病,而最终确定了该 细菌 为猪增生性肠炎的病原菌,正式命名为老松(Lawsonia)胞内菌,属于解硫弧菌属。弯杆菌等其他 细菌 可成为二次感染病原菌原体。  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尤其是集约化的大型猪场,急性猪增生性肠炎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另外在一些其他的动物中也有类似的病例出现,包括鸟类、鼠类、草食兽和肉食动物。但还没有证据表明,其他动物的病变与猪的这种病变发生直接相关。  猪增生性肠炎特征性症状  本病常见于无特定病原猪场和疾病较少的猪场,在流行疫区, 仔猪 抗体效价在3周龄时仍较高,但以后则下降,至6周龄以后即无抵抗能力,故一般不会发生在哺乳仔猪和早期离乳仔猪。本病的潜伏期为2~3周。  此病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不显性型。  急性型:多发生于4~12月龄间的猪,主要表现为排焦黑色粪便或血痢并突然死亡,但也有粪便无异常情况下突然死亡。育成舍的残废率可达40%。  慢性型:常见于6~20周龄的 育肥猪 ,约40%~50%锗会有临床症状,死亡率不高,一般低于5%。临床上表现为食欲减退,下痢呈糊状、棕色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体重下降,生长缓慢(最常见),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脱水,被毛粗乱等。此型病猪出现症状后,经治疗,6~8周能康复,有些则变成“僵猪”或并发其他疾病而被淘汰或死亡。  不显性型: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体内存在病原体,既或是有下痢,也表现极轻微,常不引起人注意,但日增重和饲料报酬下降,生长缓慢。  特征性病变  患有慢性猪增生性肠炎的青年猪,最常见的病变部位位于小肠末端50cm处以及邻近结肠上1/3处,并可形成不同程度的增生变化,但是都可以看到病变部位肠壁增厚,肠管变粗,在病变部位较小时,应仔细检查临近回瓣的回肠末端区域,因为这一区域是常见的感染区域。病变部位回肠内层增厚,一种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小肠(有时大肠)绒毛上皮细胞增生与溃疡坏死,并有坏死碎片粘附在肠炎,有时伴有出血性病变,可见绒毛上皮增生,此病变多见于后期 育肥猪 或年轻的 公猪 、母猪。  猪增生性肠炎防制措施  预防  实行全进全出制与早期隔离断奶等。同时,根据本病的高度传染性,猪舍首先要用水冲洗,然后药物消毒(作用1小时以上),再用水冲洗一次,空舍7天后,方可进猪。对流行疫区可采用间断性的给药,即对一定暑期的生长猪间隔15~20天,通过饮水或饮料给一次有效的抗生素制剂。  治疗  抗生素制剂是目前控制本病的有效方法。目前较有效的抗生素有四环素红霉素和硫粘菌素
-----

用盐酸多西环素
-----

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
相关文章
 2014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公布时间
 2014年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合格分数线
 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题库最新版下载(全科/水
 2016年全国兽医考试查分时间及分数线公布
 2015年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在线客服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