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猪
丹毒、
猪肺疫的鉴别诊断
-----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不同年龄的猪都能感染,但以3—12个月龄的“架子猪”发病率最高。除猪以外,也可以感染其他家畜、家禽以及一些鸟类及鱼。人也可以感染发病,俗称为“
类丹毒”病,从事畜牧、兽医、饲养、屠宰、食品加工、饲料加工、渔业等工作人员发生较多的职业性疾病。猪丹毒杆菌一般通过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中引起发病。也可通过食肉感染,如食用带有猪丹毒杆菌而未经彻底灭菌的腊味、香肠、
火腿、盐腌肉和未熟透的大块肉,烹调中生熟肉交叉感染等。因此,猪丹毒也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一、活猪的检疫鉴别 本病在临床上分为三种:急性病例呈败血变化;亚急性病例在皮肤上呈现疹块;慢性病例呈
疣性心内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 急性败血型病例: 个别病例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数病例的症状为体温升高达42—43度。稽留、虚弱、不愿走动、有时
呕吐、
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呈粟状,附有黏液,后期出现下痢。严重的呼吸增快,黏膜发绀。部分病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以耳、颈、背等部位较多见,指压褪色,指去复原,病程为3—4天,不死转为疹块型和慢性型。 哺乳仔猪、刚断乳的小猪,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
抽搐、倒地而死,病情多数不超过1天。 亚急性疹块型:其特征是皮肤表现
出疹块。病初少食,口渴,
便秘,有时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至41度以上,通常发病后2—3天在胸、腹、背、肩、四肢等部位的皮肤发生疹块,呈方块形,菱形,偶呈圆形,稍突于皮肤表面。初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紫蓝色,压之不褪。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若病势严重的或久治不愈的,则有部分或大部分皮肤坏死,久而变成革样痂皮。注意这些疹块容易被黑毛猪的颜色所掩盖,检疫时须用手触摸体表,注意有否隆起的区域。 慢性型:一般由上述两型转变而来,病猪消瘦,贫血衰弱,四肢关节,特别是腕关节、跗关节因发炎肿胀,故步态强拘,跛行或卧地不起;伴发心内膜炎时,听诊心脏有杂音,心律不齐,迫使运动则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后期部分病猪可能出现四肢脬肿。另外,有的病猪皮肤成片坏死,变为黑色而脱落。整个耳壳或尾部,甚至蹄壳也可因坏死而脱落。
-----
做好防疫
-----
根据发病症状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