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防治技术之类症鉴别
-----
口蹄疫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 与这一现象类似的病还有猪水泡病,猪水泡性口炎等,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它区分开来!一. 猪水泡病 猪水泡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又名猪传染性水泡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口和蹄部产生水泡性损伤为特征。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通过皮肤和粘膜的伤口感染而致。一般潜伏期为3天。病初猪体温升至40℃~42℃,在蹄冠、蹄叉、蹄踵先肿胀充血,后形成水泡,逐渐融合扩大,呈透明状,1天后破裂,形成溃疡。严重时蹄壳脱落,行走困难,卧地不起,食欲不振,明显消瘦,在乳房、口腔、舌面和鼻端也可出现水泡,病猪一般在10天后即能恢复正常。 外部特征与口蹄疫有些相似,但是从病源上来说猪水泡病病原体是肠道病毒属的猪水疱病病毒,与人的肠道病毒柯萨奇B5有抗原关系 ,该病毒在粪便和腌肉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对
消毒药的抵抗力也很强(这一点与口蹄疫一样)。从
流行病学上看,不好区别开来,只是水泡病多在蹄部有外部表现。只能从试验室的角度进行区别。血清学诊断常用补体结合试验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二. 猪水泡性口炎 猪的水泡性口炎是由水泡性口炎病毒(弹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潜伏期为3~4天,夏、秋季节发病。初病时,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剧烈流涎。1~2天后口腔、舌面、鼻端、蹄部、奶头等部位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痂块,迅速康复。一般不形成溃疡,但母猪可并发乳房炎,蹄部水泡破裂若被细菌感染,则可形成溃疡。 外部特征比较相似,但是从病原学上,猪水泡性口炎由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在马、牛、猪的口腔粘膜,间或在蹄冠和趾间皮肤上发生水疱,常在一定地区散发,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低,多见于夏季和秋初。从实验室的角度区分,取水疱液,接种于马、牛、猪、豚鼠的舌面,均发生水疱,给牛肌肉注射不发病。而水疱病不感染马、牛,发生无季节性,发病率很高,以蹄部病变较多见。三. 猪水疱疹 猪水疱疹是由猪水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在猪的鼻、口及蹄部发生水疱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症状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及猪水疱病相似,临床上很难区别。该病只发生于猪,病死率很低。1流行特点 不同地区的猪群发病率相差很大。一年四季均能发病,以食用含海产品的生泔水猪多发,但初冬、末冬最为常见。属地方流行性传染病。 2。 临床特征发病初期2~3d内,病猪
发热,体温41℃~42℃,精神不振、流涎,想吃又不能吃,口腔出现水疱(水疱苍白,直径5~10mm,疱内充满浆液,稍压即破)。水疱初发时,体温下降。2~3d后,在蹄冠部、蹄趾部形成继发性水疱。四. 治疗方案上 在治疗上,这几种病的差别不是很大,都是以消炎,防止继发感染,反之
脱水为主。a.对病毒进入机体的早期,白细胞干扰素是有效的;b.对症治疗:及时挑破水泡,缩短病
毒血症的持续时间;减轻机体的压力; 解热镇痛:缓解机体疼痛感,缓解内热;具体而言,口腔可用清水、食醋或0.1%的
高锰酸钾洗漱,糜烂面上可涂以1%到2%
明矾或
碘酊甘油(碘7g、KI5g、酒精100毫升、溶解后加入甘油100毫升),也可用
冰硼散蹄部可用3%臭药水或来苏儿洗涤,擦干后涂松馏油或
鱼石脂软膏,再用绷带包扎乳房可用肥皂水或2%到3%
硼酸水洗涤,然后涂以
青霉素软膏或其他防腐软膏,定期将奶挤出防止乳房炎.恶性口蹄疫病畜出局部治疗外,可用强心剂和补剂 如 安那如
葡萄糖盐水等,用结晶
樟脑口服 每天两次 每次五到八克 可收良效 实际操作中,需要我们的认真观察,深入分析才能区别开来!
-----
根据临床症状
-----
根据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