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控措施
-----
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养猪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规模猪场数量逐渐增多,养猪并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规模养猪正逐步替代传统的散养。这是中国养猪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世界上所有养猪发达国家所共同经历的过程。规模猪场一般是指年出栏商品肉猪3000头以上的猪场。也可根据猪场的生产任务和经营性质分为母猪专业场、商品肉猪专业场、自繁自养专业场、公猪专业场。上世纪90年代以来,规模猪场发展迅速,猪群规模大,饲养密度高,应激因素多,很容易引起寄生虫疾病的流行,一旦发生疾病,难以控制和根除,甚至某些本来在散养条件下危害不大的疫病,也会严重流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和流行,是提高规模化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但一些规模猪场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均较低,寄生虫病不断发生,直接影响了规模猪场的经济效益。1 肠道线虫病1. 1 诊断要点1.1.1 流行特点及其临床症状在饲养管理不良条件下,其感染途径是经口或经皮肤感染。类圆线虫主要危害3~4周龄的仔猪,寄生在十二指肠;猪蛔虫主要危害3~6月龄的仔猪,常造成“僵猪”,成年猪多半为带虫者而不显症状,病仔猪却可表现贫血、
腹泻、
呕吐、逐渐消瘦。1.1.2 剖检病变类圆线虫的幼虫经皮肤感染仔猪时,可引起仔猪皮肤
湿疹,同时,也可带入副
伤寒杆菌,而造成死亡;此虫体移行到肺时,可引起支气管炎、
肺炎和
胸膜炎。蛔虫的幼虫在猪体内移行时,损害脏器和组织,破坏血管,引起血管出血和组织变性坏死。1.1.3 实验室检查可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1. 2 防治方法芬苯哒唑或丙硫咪唑口服。2 附红细胞体病2. 1 诊断要点2.2.1 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夏季雨后湿度大时,猪虱、蚤等吸血节肢动物可以起到传播作用,此外,污染的针头、手术
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2.1.2 临床症状①仔猪,小于5日龄的主要是皮肤苍白和
黄疸,1周龄后多可自愈;1月龄左右的仔猪,最初表现贫血,后出现黄疸症状,生长发育不良,成为僵猪;有些病猪高热稽留,全身皮肤发红,或是耳、腹下、四肢先发红后出现
紫斑,数天内死亡。②母猪,在应激条件下,急性感染时,体温达40℃~41. 7℃,高热稽留数天,厌食;
慢性感染时,猪群中部分母猪出现衰弱、苍
白及黄疸症状,其中部分母猪不发情或屡配不孕。2.1.3 剖检病变主要是贫血与黄疸。全身性黄疸,皮肤及粘膜苍白,血液稀薄。肝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胆囊充满浓明胶样胆汁。脾肿大变软。有时淋巴结
水肿、胸腔、腹腔及
心包囊积液。2.1.4 实验室诊断①从发高烧病猪耳静脉采血涂片,用瑞士或姬姆萨氏染色法染色,油镜下检查有无虫体,如在细胞内发现圆球形的小体,大小为0. 8~1. 0 μm 即可确诊。②于隐性感染猪,可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 A )做出诊断。2. 2 防治方法(1)盐酸土霉素肌肉注射。(2)应用铁制剂等对症治疗。3
弓形虫病3. 1 诊断要点3.1.1 流行特点常发生于夏秋季节的温暖潮湿地区,3~5月龄的仔猪易感。本病可以通过母猪胎盘感染,引起怀孕母猪发生
早产或产出发育不全的仔猪或死胎;另外还有消化道感染、呼吸道黏膜感染、以及吸血昆虫机械性的传播。3.1.2 临床症状与猪瘟、
猪流感皆相类似。病初体温升高约40℃~42℃,稽留7~10 d。食欲减少或废绝,
便秘。耳、唇及四肢下部皮肤发绀或有淤血斑。呼吸快,鼻镜干燥有鼻漏,
咳嗽,呼吸困难,口流白沫,窒息死亡。3.1.3 剖检病变主要是肺高度水肿,有的并发肺炎。全身淋巴结肿大,上有小点坏死灶。肝略肿胀,呈灰红色,有小点坏死;脾略肿胀呈棕红色;肠系膜淋巴结呈囊状肿胀。3. 2 防治方法(1)用磺胺类药能控制本病的发展,降低死亡率,缩短病程,可选用以下有效处方:①磺胺-5-甲氧嘧啶肌注。②磺胺-6-甲氧嘧啶肌注。(2)要防鼠灭鼠,防止饲草、饲料被鼠、
猫粪污染。(3)加强环境卫生与消毒,由于卵囊能抗酸碱和普通消毒剂,可选用火焰、3% 火碱液、1% 来苏儿、0. 5% 氨水、日光下暴晒等进行消毒。4 疥螨4. 1 诊断要点4.1.1 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阴湿寒寒冷的冬春季,5个月龄以下的猪,尤其拥挤和卫生条件差的更严重,为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通常起始于头、颊及耳部,然后蔓至背、躯干两侧以及后肢内侧。4.1.2 临床症状患猪局部发痒,到处蹭痒或磨擦。患部皮屑和被毛脱落,皮肤潮红,可见有渗出液结成的痂皮。严重的皮肤出现皱褶或
龟裂,食欲不振,逐渐消瘦。4.1.3 检查虫体在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刮取皮屑,直到稍微出血为止。将刮下的皮屑,滴加少量的
甘油、水等量混合液或液体石蜡,放在载玻片上,用低倍镜检查,可发现活动的螨。4. 2 防治方法(1)定期驱虫,及时隔离治疗,用5% 热火碱
水消毒圈舍。(2)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皮下注射。(3)溴氰莉酯、双甲脒、敌百虫溶液涂擦患部。5 球虫病5. 1 诊断要点5.1.1 流行特点常发生于7~21日龄仔猪,发病率可达50% ~75% ,一般情况下死亡率不高,但有时可达75% ,尤其在温暖潮湿季节严重。成年猪为带虫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多呈良性经过。5.1.2 临床症状常见食欲不振,腹泻、消瘦,一般持续4~6 d,粪便呈液状或糊状,呈黄白色,偶而可见血便,重病的可因
脱水而死亡。5.1.3 剖检病变主要是空肠和回肠的急性炎症。5.1.4 粪便检查可直接刮取空肠和回肠的黏膜,制成抹片染色;也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球虫卵囊,在显微镜下,前者能找到大量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即可确诊。5. 2 防治方法(1)清除环境中的球虫卵囊和避免卵囊污染猪舍是防制本病的关键。由于一般的
消毒药不能杀死卵囊,所以选用甲醛、
戊二醛、环氧乙烷熏蒸法消毒;或
过氧乙酸喷雾法、加热火焰法毒,效果好,对卵囊有很强的杀灭作用。(2)母猪在分娩前1周和产后的哺乳期给予氨丙啉,剂量为25~65 m g/ kg,拌料或混饮喂服,连用3~5 d;也可按此剂量给病仔猪防治。
-----
加强管理,定期驱虫
-----
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