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养殖场生物安全管理?
-----
1、环境和设施的控制。通过合理地选择场址、布局,选择适当的畜舍形式与结构,有效地控制畜舍环境是养殖场生物安全的首要措施。通过良好的建筑及设施配备,防止畜舍外的有害病原进入畜群。 2、进出场的管理。在养殖场入口、生产区入口、畜舍入口、配料间入口,都应设有消毒更衣设施,畜舍门口设脚踏消毒池或消毒盆,消毒剂每天更换一次。工作人员进入畜舍必须洗手,脚踏消毒剂,穿工作服、工作靴。工作服不能穿出畜舍,不同畜舍的饲养员之间不应串舍,不同功能区人员尽量避免流动。 来访人员当被允许参观或检查场时,应全身淋浴,穿上专供来访人员进场使用的衣物后,由专人陪同经指定通道进入场内。并做好登记 ,一旦畜群在若干天后发病,还可以追溯传染源。 必须对车辆进行严格控制,任何车辆不能随意进入生产区。运载饲料的车辆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由消毒通道进入场区。出栏畜禽也需经过严格消毒方许出场。 3、专业技术人员的安全防范。到养殖例行检查的检疫人员和兽医应当以身作则,执行防疫制度,进行各个环节的消毒,防止把外界的病原体带进所检查畜禽。当技术服务人员在进个某个场或圈舍,或者离开这个场或圈舍去另一个地方时,手要清洗消毒,靴子内、外均要彻底消毒。 4、严格的消毒措施。 一是场区卫生要求。生活区的各个区域无杂草、无垃圾、不准堆放杂物,每月用3%的热火碱水泼洒场区地面3次,生活区的各个区域要求整洁卫生,每月消毒2次; 二是畜舍的清洗和消毒。养殖场消毒的基本程序是:清扫-水冲-喷洒
消毒药液-熏蒸。此后人员进舍,必须换工作服、工作鞋,脚踏消毒液; 三是环境消毒。畜舍周围每2-3周用2%的火碱溶液消毒或撒生
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的污水池、排粪坑、下水口每月用漂
白粉消毒1次,场及舍进出口要设消毒池,放入 2%的火碱溶液,每日更换1次,或放0.2%的新洁尔灭,每3天更换1次,生产区道路每天用0.2%的次氯酸钠喷洒1次; 四是饮水和饲料的消毒。饮水中添加的药物必须对病毒和细菌都有效,长时间使用也不产生耐药性,对人本无毒害作用。水中含有大肠杆菌时可用氯进行消毒,水中加入漂白粉,使水中含氯量达2-3mg/L。饲料消毒的方法是制成颗粒料,利用加工过程中的高
温杀死病原体。饲料运输车辆定工期消毒,采用一次性饲料袋等; 5、免疫措施。现代规模养殖场,饲养量大,相对密度较大,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传染病的威胁,为防患于未然,平时要有计划地对畜禽进行疫苗接种。疫苗的接种必须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进行。 6、疫病监测。定期对饲养的畜禽进行抗体水平监测,对达到不免疫效果的畜禽,及时进行补免。 7、废弃物及污物处理。粪便、污水、尸体和其他废弃物是防止疾病传播的主要控制对象,是病原体的主要集存地。粪便应及时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堆积生物热处理或干燥处理后做农业用肥。所有的废弃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严禁食用或乱扔,更不能出售。严禁贩子进场收购,要在离场较远的地方进行高温处理、焚烧或深埋。畜禽场的污水可根据情况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