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制
-----
近年来,在辽宁、江西、湖南、河南、河北、天津等省(市)均发现一种以哺乳阶段、保育阶段、生长育肥阶段的猪群为发病主体,以
咳嗽、呼吸困难、消瘦、关节肿胀、跛行为主要临床症状,以浆液-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
胸膜炎、腹膜炎等)和关节炎为主要病变的疾病正在日趋流行,尤其是当猪群处在断奶、混群、转栏、运输、寒冷等应激条件下,以及在高密度饲养和突发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情况下,该病的临床表现和危害更为严重。这给养殖场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情况 该病主要影响哺乳仔猪及4月龄以内的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其中以5—8周龄的保育猪更为多见,发病率一般在10%—25%,严重时可达60%,如果处理不及时,病死率可达50%。当反复遭受各种不良应激如寒冷、转群、换料、长途运输等的猪群往往危害更为严重。有个别卫生条件较好的猪场因不能执行全进全出,也有类似的疾病发生,而且受影响的猪只年龄范围也显著增宽,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高。 二、临床症状 病猪
发热(40.5—42℃),厌食,咳嗽,呼吸困难;关节肿胀,尤其是跗关节和腕关节,触摸疼痛(由尖叫推断),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大部分病猪耳朵、腹部皮肤及肢体末端等发绀,指压不褪色,有的可能死亡。病程较长猪只的体温大都正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被毛粗乱,其行为主要表现为跛行、关节肿胀。总之,咳嗽、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被毛粗乱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 三、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浆液性或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膜炎、
心包炎、关节炎(尤其是跗关节和腕关节),有的还可见
脑膜炎。在这些损伤部位可见数量不等的浆液性或纤维素性炎性渗出物,以致在胸腔、腹腔、关节腔等部位有不等量的黄色或淡红色液体,有的呈胶胨状。即呈浆液-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渗出物,可见纤维蛋白、嗜中性粒细胞和少量的巨噬细胞。 四、诊断 该病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均与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
肺炎、滑液
支原体感染及其它败血性细菌感染很相似,但笔者及当地广大同行结合其
流行病学、病原学、血清学等进行综合分析,逐一排除了上述疾病存在的可能,所以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据报道,副猪嗜血杆菌很难分离培养,建议对处于急性期的猪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其全身受损浆膜面上的炎性物质如脑
脊髓液,心包液及心脏血液等接种于含有NAD(烟酰胺酰嘌呤二核苷酸)或V因子的培养基上,经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后,可见一些小而透明的菌落。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时没有见到溶血环。在显微镜下,该菌呈革兰氏阴性,有从单个的球杆状到细长,甚至丝状等多种不同形态的菌体,通常可见到荚膜。生化试验表明,该菌脲酶阴性,氧化酶阴性,可发酵
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D-核糖和
麦芽糖等。 综上所述,笔者在辽宁、江西、湖南、河南、河北、天津等省(市)所见到的以浆液性-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五、综合防治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方案包括免疫接种和抗菌药物防治,但也应当加强饲养管理,如提前断奶,减少猪群流动,杜绝不同生长阶段猪的混养状况,减少或消除其它呼吸道疾病的影响等。 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在美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应用较为广泛。在我国,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也研制出了副猪嗜血杆菌油乳剂灭活苗。据报道,通过商业疫苗接种或使用特异性灭活菌苗,可以成功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但也有使用灭活菌苗防疫失败的病例,这可能是由于引起发病的菌株与所用疫苗菌株的血清型不同而缺乏交叉保护的结果。 有资料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疫苗免疫在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所引起的交叉保护力低。现已证明,有毒力的菌株可能不受相同血清型的无毒菌株激发保护而致病,甚至同源菌株的激发对其也无济无事,这表明保护性抗原与毒性因子或型特异性抗原并不一致。 虽然交叉保护是对商用灭活苗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菌株致病力的差异,以及当前对保护性抗原和毒性因子缺乏深刻的认识,还不可能有一种灭活苗同时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所有致病菌株产生交叉保护力。而实际上,不同地方、不同猪场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及致病力间极有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在一个猪群中出现副猪嗜血杆菌的几个血清型或菌株也并非少见,甚至在单个猪只的不同标本中也可发现不同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菌株。所以,猪特异性灭活苗可能因为猪群中存在不止一种菌株或血清型而缺乏功效,也可能因为后来猪群中引入了新的菌株或血清型而失去功效。 鉴于1周龄前的仔猪鼻粘膜就可能有副猪嗜血杆菌的寄生,因而仅通过早期隔离断奶技术(SEW)来消除该菌不可能取得成功。Clark等人(1994)对几种早期断奶技术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只有同时对仔猪从各种用药途径给予敏感的抗菌药物,副猪嗜血杆菌才能得到消除。但将副猪嗜血杆菌彻底消除出猪群也许并不可取,因为在这之后如果混入带菌猪或者遭受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可能引起全群猪发病,造成毁灭性的经济损失。 在我国现有生产条件下,在分娩前后对母猪用药和在断奶、转群、换料、运输、免疫接种前后对整个猪群(包括哺乳仔猪、保育仔猪、生长育肥猪和后备种猪等)用药是非常必要的。许多规模化猪场反映,阶段性地添加敏感药物对控制和净化猪群的副猪嗜血杆菌病,效果较为确切。大多数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对氟苯尼考、泰妙菌素、氨比西林、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及增效磺胺类药物敏感,而大多数菌株对
四环素、
红霉素、氨基甙类和
林可霉素有抵抗力。对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猪用氟苯尼考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并立即采用混饲以外的方式,用敏感药物对整个猪群进行治疗,而不只是对那些表现出症状的猪用药。
-----
做好免疫,治疗用磺胺二甲,泰乐菌素
-----
做好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