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综合辅导
临床资料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
猪病体温:猪的育种原理与选择技术(1)
繁殖系统疾病 更新:2017/4/11 字体:
猪的育种原理与选择技术(1)
-----
在猪的遗传改良过程中,须事先根据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育种目标,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改善消费者索需的肉产品质量的目的。为了达到预订的目的。还必须通过系统的选育措施,对猪群进行长期的选择。一个国家猪群的质量完全依赖于种猪业。   一、育种原理  (一)育种目标的确定 育种目标(breeding objective )从广义上讲是使养猪生产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可见育种目标强调了三点:①育种的最终目标在生产群实现;②目标的制定是以未来可预见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为基础;③目标的着眼点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值。因此,原则上凡是对养猪生产有经济意义的生产性状或与生产性状有关的次级性状(Secondary trait)都应包括在育种目标中。另外,育种目标应该立足于长远的考虑,并且在育种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随着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修订育种目标。  由于将育种目标确定在经济效益基础之上,因此, 要用经济评估的方法确定数量化的育种目标,即用综合育种值(total breedingva1ue)来表达数量化的育种目标。综合育种值是一个线性函数,它应包含对养猪生产获利性起作用的生产性状与次级性状,并根据各性状的经济重要性分别给予加权。  AT =∑AiWi 式中AT为综合育种值,Ai为性状i的育种值,Wi为性状i的经济加权系数,即经济重要对于数量化的育种目标需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选择作为育种目标的生产性状(目标性状);二是确定目标性状的经济加权值。  目前在瘦肉型猪的育种中,父系猪种一般只考虑生产生状(日增重、饲料转化率、瘦肉率等)以及肉质性状(肌内脂肪含量、肉质指数等),而不把繁殖性状包括在内;对于母系猪种繁殖性状(总产仔数)和上述生产性状包括在育种目标中,但不含肉质性状。  计算目标性状的经济加权系数的方法有:差额法、生产函数法、回归法、单个场的最优化法和区域平衡最优化法等。其中差额法简单实用,经济加权系数(这里可以理解为边际效益)等于边际产出减边际投入。  (二)充分利用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效应 获得遗传进展的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利用纯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二是利用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  1.利用加性遗传效应 即选择。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就是性状的育种值,  在基因的传递过程中,加性效应是相对稳定的。种猪遗传改良的中心任务,就是通过选择来提高性状的育种值,获得遗传进展。  选择获得遗传进展有三个基本条件:①性状有变异,即群内个体间的性状值差异。对遗传力相同或相近的性状来说,群内变异越大,获得的选择反应也越大。②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如果性状表型值的变异仅仅是由环境因素造成,而与遗传因素无关,那么选择也不会产生作用。反之,表型变异中加性遗传效应所占比例越大,即遗传力越高,则选择反应也就越大。同时,选择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用表型值估计育种值的准确性,这里选择方法在育种中起关键作用。③变异是可以度量的,选择必须建立在准确度量性状值的基础上。对于一些确有遗传变异但无法直接度量或度量后造成个体死亡的性状(如胴体性状),是不能进行直接选择的,但可以通过一些相关性状作间接选择。  总之,选择以消耗群内的加性遗传方差为代价,使群体的育种值及表型值得以提高。在闭锁群内长期选择,将会使群内加性方差逐渐减少,遗传改良速度减慢。如果能适时引入一些外源基因,就能在不影响群体均值的前提下,增大群内加性方差,为选择提供素材。猪的育种实践证明,通过选择来充分利用性状的加性效应,是瘦肉型猪种主要生产性能持续改良的主要手段。
相关文章
 执业兽医考试题库软件介绍
 2014年3月5日各地批发市场牛肉价格
 【重磅好消息】执业兽医考试复习资料免费送
 2014年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4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成绩公布时间
 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在线客服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