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综合辅导
临床资料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
养猪疾病咨询:猪咬尾咬耳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的小技巧
营养代谢病 更新:2017/4/21 字体:
猪咬尾咬耳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的小技巧
-----
近几年来在规模猪场中,猪互相咬尾、咬耳的现象逐渐增多,在早期断奶猪群中发生的比较多,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报道,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要比正常的猪群下降20%~30%。本文仅就引起该病的原因以及在防治上的有关措施作简单介绍。 1 猪群咬尾、咬耳的危害 猪互相撕咬有时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因为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咬耳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或饥饿)时,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伤口感染,组织坏死,甚至死亡,降低胴体质量,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2 猪群咬尾、咬耳症发生的原因 猪群互相咬尾咬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1 营养因素 在舍饲条件下,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依靠饲料的供应,当饲料中的营养不平衡时,猪群出现应激反应而咬尾咬耳。如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料标准、饲料配合不科学、育肥前期饲料中蛋白质质量不佳以及维生素、铁、铜、钙、镁和食盐的缺乏以及纤维素的不足即可导致咬尾咬耳症的发生。 2.2 环境因素 猪舍内环境卫生条件差,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的浓度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速度降低,使猪群产生不适或休息不好,均能导致猪群发生啃咬。在恶劣环境中光线过强也是一种应激,促使猪群发生恶癖症。 2.3 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过大,猪只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冲突,为争夺采食和饮水的位置而互相咬斗;一栏猪体重悬殊太大,体重小及体弱的猪常常是被咬的对象,一旦被咬伤就会引起所有猪都去咬;饲槽不够或饮水不足往往会引起咬尾症的暴发。 2.4 疾病因素 外寄生虫可成为附加应激而起作用,外寄生虫对皮肤刺激引起猪只烦躁不安,在舍内墙壁和栏杆上摩擦,出现外伤引起其他猪只啃咬;体内寄生虫如蛔虫在体内作用也可出现咬尾现象(可用伊维菌素驱虫);猪贫血、尾尖坏死也可出现猪只的咬尾咬耳,除此之外,还可见咬肋、咬蹄、咬颈和跗关节受伤的现象。 3 防治措施 3.1 满足猪营养需要,饲喂全价饲料,当发现有咬尾时,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复方维生素及矿物质,喂料要定时定量,禁喂霉败饲料。 3.2 合理组群,要将品种、体重、体质和采食量互相接近的猪只放在同一圈内饲养。 3.3 饲养密度要适当,要保持每头猪有足够的占地面积,如3~4月的猪占地面积为0.5~0.6平方米。 3.4 舒适的环境、通风、保温、防潮、光照设施等。 3.5 仔猪及时断尾。 3.6 及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防止外伤。 3.7 在饲料中添加0.1%食盐或添加少量镇静剂。 3.8 被咬的猪只要及时处理,用0.1%高锰酸钾或双链季胺盐类消毒剂冲洗消毒,并涂上碘酒或氯化亚铁防止化脓,对咬伤严重的可用抗生素治疗。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猪的咬尾咬耳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关文章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网络课程培训班火热招生中
 2014年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6全国各地执业兽医资格申请及领证通知汇
 【重磅好消息】执业兽医考试复习资料免费送
 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题库最新版下载(全科/水
 2013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生指导手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在线客服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