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消化道疾病的病因及诊治策略
-----
猪消化道疾病是猪的常见病、多发病,见于各个季节,常导致饲料效率下降、猪的死亡率增加,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找准致病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1 猪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病因1.1感染因素1.1.1细菌感染 致病性大肠杆菌、
痢疾密螺旋体、魏氏梭菌、沙门氏菌、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弯曲杆菌等。1.1.2病毒感染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
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病毒、假性
狂犬病毒等。1.1.3 寄生虫感染 仔猪胞属球虫、隐胞子虫、蛔虫、猪胃线虫、弓形虫、猪类圆线虫、小袋纤毛虫。1.2 环境因素 季节、饲养场环境温度、湿度、卫生、通风、光线等因素均可成为猪消化道疾病的诱因。1.3 喂养因素 饲料或其他喂养物质霉变或加工不当可产生霉菌毒素、生物毒素等,从而导致胃肠道发炎、扰乱消化道酶的活性进而导致腹泻的产生。此外,喂养过量或者改变饲料品种、断奶等都可能导致腹泻的产生[1]。1.4 消化道自身因素 胃肠道动力下降、消化酶的分泌不足、消化道器质性疾病等均可导致腹泻、吸收障碍、
营养不良[2]。2 猪消化道疾病的诊断猪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
流行病学(季节性、地方流行性)、临床症状、年龄等因素综合分析,下面将猪的几种常见消化道疾病的诊断要点介绍如下:2.1细菌感染的常见疾病(1) 仔猪黄痢:常于1周内发病,1-3日为发病高峰期,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黄色水样便、含乳凝块、迅速衰弱、
脱水、消瘦、
昏迷甚至死亡,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2) 仔猪白痢:常于7-30日龄,7-14日龄最常见,阴雨潮湿、气候变化时易发生,主要临床表现为乳白色或灰白色糊状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3) 痢疾:各种年龄均可发病,1.5-4月龄常见,可有地方流行,但一般流行较缓慢,常急性起病,以腹泻、血便、贫血为主要表现,具有传染性。2.2 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1) 猪传染性胃肠炎: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以10日内仔猪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具有地方流行性,且迅速传播,不易控制。多发生于冬季、初春。以
呕吐、绿色水样便、脱水为主要表现。(2) 猪流行性腹泻: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年龄越小,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常有地方流行性,寒冷季节多见。病猪常表现为呕吐、黄色水样便、贫血、严重脱水、精神差。(3) 轮状病毒感染感染:好发于1至8周龄仔猪,有地方流行性,流行十分广泛。秋季、冬季、早春多发,以呕吐、水样便、脱水、厌食、萎靡为主要表现。2.3 寄生虫感染的常见疾病(1) 球虫感染:常见于仔猪,无明显季节及地方差异,病猪常有糊状便、消瘦、毛发粗糙,部分可有出血、贫血等表现。(2) 蛔虫感染:各种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及地方差异,可能有呕吐、腹泻、出血、贫血等表现。(3) 猪类圆线虫感染:3-4周龄仔猪常见,多于温暖多雨季节发病,无明显地方差异,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消瘦,
湿疹,
肺炎等。3 猪消化道疾病的治疗3.1 病因治疗 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1)细菌感染:选择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并坚持母仔兼治,同一窝猪中一头发病,全窝仔皆治的治疗原则。(2)病毒感染:痢菌净、
黄连素、免疫解毒清饮水、中药、5%促免l号和0.5%大壮素拌料等抗病毒、增强抵抗力治疗。(3)寄生虫感染3.2 对症支持治疗 (1)补液:大多数消化道疾病患猪因呕吐、腹泻、食欲下降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根据脱水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如
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糖盐水等。(2)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患猪能口服时可口服补液盐、小苏打、电解维多,不能口服时静脉或腹腔给药,常用5%-10%
葡萄糖盐水和5%
碳酸氢钠溶液,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3)微量元素的补充:在补液的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常可提高治疗效果。(4)清理肠道、促进毒素排除、保护肠黏膜。4 猪消化道疾病的预防4.1 加强疫苗接种:(1)做好仔
猪大肠杆菌、仔猪副
伤寒的免疫。(2)预防仔猪病毒性腹泻,可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猪流行性腹泻
氢氧化铝灭活疫苗、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猪轮状病毒弱毒疫苗.(3)部分寄生虫感染也有疫苗,如猪弓形虫可采用弓形虫疫苗接种。4.2 预防保健药物的运用:适时投放保健药物控制肠道感染,如邦福和
肠炎康,在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冬季,更应增加保健药物的投放密度和数量。严格消毒:采用地面液体消毒剂与干粉消毒剂相结合。4.3 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搞好环境卫生,注意防寒保暖,保持环境干燥,避免猪舍潮湿闷热,保持空气流通,加强光照,提高猪的抵抗力。4.4 合理喂养:注意饲料管理,防止霉变。
-----
饲料中添加
柠檬酸钠,恩诺沙星,多维
-----
一般是大肠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