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性猪瘟暴发的原因
感谢大夫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防治
-----
对于温和性猪瘟我想大多数养猪人都经历过,也都深为这所害,对生产上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现在虽然已经平息了许多,但部分养猪场因思想观念及防疫保健程序上的落后,还未完全根除,仍然时有发生,对此,本人(史刚.shigang)在中国猪e网上已经做过简单的论述与分析,虽未能完全唤醒养猪界的国人,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在我的文章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在生产中获得了良好的效益,现在我把温和性猪瘟暴发的具体原因做一下详细的分析,以供养猪
人参考。 温和性猪瘟暴发的原因是由多种小的细节失误汇集到一起后引起的暴发,如: 防疫程序、免疫抑制、疫苗质量、疫苗稀释方法、疫苗的稀释倍数与使用剂量、注射疫苗时的作及消毒方法等。下面我把这几种细节性错误对温和性猪瘟暴发的影响一一详细的分析出来。 1、防疫程序 防疫程序上的错误是造成温和性猪瘟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温和性猪瘟暴发前,绝大多数养猪场对繁殖母猪的猪瘟预防可能是受到某些技术性失误的引导,一般设在断乳后配种前,也就是这个程序对温和性猪瘟的暴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导致卵细胞在受精前就已经感染了猪瘟病毒,及至受精卵与小猪胚胎先天性带毒。 繁殖母猪在断乳后受到断乳刺激,开始分泌雌性激素与排卵,此时的母猪排出的卵细胞已经脱离了母猪的直接营养供给,与母体之间完全是两个个体,只是受到母猪体液的保护,在子宫内呈游离状态,当此时注射了猪瘟疫苗,疫苗的毒株会立即分散到母猪全身的各个器官及肌肉组织,子宫内同样也遍布了猪瘟病毒的毒株,但卵细胞对猪瘟病毒的毒株却没有产生抗体的能力,子宫内的疫苗毒株就会直接感染上游离状态的卵细胞,导致卵细胞先天性带毒;感染了疫苗毒株的卵细胞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受精能力,一样可以完成受精着床的过程,卵细胞受精着床后就成为先天性带毒的胚胎,一直延续到胚胎成熟娩出。 感染猪瘟病毒的胚胎因受到病毒的干扰或侵害,在发育过程中不能象正常胚胎那样从母猪体中汲取营养,以至产出的小猪初生重大小不一,体质虚弱,产出后直接呈现温和性猪症状,于是,为了对此现象进行补救,专门为此类小猪制定一个新的免疫程序“超免”;当时我接触过的乳猪的猪瘟免疫程序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两种: 1、超免、15日龄二免,25日龄三免,50-60日龄四免; 2、超免、21日龄二免、45-60日龄三免; 不用我多说,在温和性猪瘟暴发过的养猪场猪瘟的免疫程序基本上大同小异,但这类似的免疫程序在实际生产中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我想大多数做过超免的养猪场都有自己的认识。造成最突出的症状一般都是小猪断乳后一直
腹泻不止,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是无效,病程一般维持7-15天,最后以衰竭死亡告终。在未对此做出明确结论时,国内养猪界流行一个名词“仔猪多系统衰竭症”,我想养猪人对这个名词都还记忆犹新吧。 猪瘟在养猪历史上有个别名叫“烂肠瘟”,顾名思义,猪瘟引起最大的病变是肠道的溃疡、糜烂,如果猪的肠道出现严重的溃疡、糜烂后,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基本丧失,对食物营养的吸收能力也就严重受阻,小猪不能吸收到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最后的衰竭死亡也就成了必然了。 我们都知道,母猪的
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母猪源性抗体,乳猪是通过吮吸富含免疫球蛋白的乳汁获取对各类病毒的抵抗能力的,当小猪吮吸了足够的初乳后,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会立即分散到全身的各个器官及肌肉组织中,对抗外来的病毒,保证正常的生理机能,而猪瘟疫苗在注射后需要4天左右才能激发受体产生足够的抗体,所以,猪瘟的超免以及乳猪在哺乳期所做的病毒性疫苗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