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沙门氏菌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感谢大夫为我快速解答——该如何治疗和防治
-----
正常情况下,大肠黏膜固有层的梭形细菌产生挥发性有机酸,能抑制沙门氏菌的生 长。另外,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可刺激肠道蠕动,不利于沙门氏菌的附着,当不良因素使仔 猪处于应激状态,致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时,可促使沙门氏菌迁居小肠下端和结肠。曾观 察到经过长途运输的猪,其肠道中的沙门氏菌迁居率大大提高。病菌迁居后,从回肠和结 肠的绒毛顶端,经刷状缘进入上皮细胞,在其中繁殖,感染邻近细胞或进人固有层,继续 繁殖,被吞噬进人局部淋巴结。机体受到病菌侵害,刺激前列腺素分泌,从而激活腺苷酸 环化酶,使血管内的水分、Hcor分和cr向肠道外渗,引起急性回肠炎和结肠炎,受 害的绒毛充满中性粒细胞,后者可随粪便排出。引起上述肠炎的发生过程与沙门氏菌的毒力质粒有关,G、W、Jones 1982年在鼠伤 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猪
霍乱沙门氏菌中都发现这种质粒,可增强细菌对寄主肠 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与侵袭作用,提高细菌在网状内皮系统中存活和增殖能力。沙门氏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是一种毒力因子,脂多糖是由一种为所有沙门氏菌共有的 低聚糖芯和一种脂质A成分组成。脂质A具有内毒素活性,可引发沙门氏菌动物
发热, 黏膜出血,白细胞减少继之增多,血小板减少,肝糖消耗,
低血糖症,最后
休克而死亡。有些沙门氏菌,如鼠
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等,能产生肠毒素,使动物发生 沙门氏菌性肠炎,肠毒素还有助于细菌的侵袭力。通过消化道途径进人猪体的病原菌,破坏肠壁黏膜的屏障,经淋巴道而侵人血流,引 起
菌血症和
毒血症,损害一些器官的血管内皮,发生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病猪休克, 急性
败血症死亡。对猪体抵抗力较强的猪只,侵人血流的病菌,一部分被机体消灭,一部 分在大肠黏膜淋巴组织中繁殖,以及肠壁血管广泛的血栓形成,引起黏膜和淋巴组织的坏 死,出现特征性
副伤寒性淋巴滤泡溃疡及黏膜的固膜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