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综合征的病因分析是什么
-----
1.生理因素:⑴消化道泌酸不足。初生仔猪由于消化器官发育未完善,内分泌系统不成熟,胃液中游离盐酸含量少,随着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盐酸的含量一般要到20日龄后方可测出,至2月龄才接近成年猪的水平。由于缺乏盐酸,虽然1日龄仔猪的胃液内即含有
胃蛋白酶,但它的消化作用在20日龄以前不表现出来(仅有潜在消化能力)。40日龄才具备初步不完全的消化能力,2月龄才具备成年猪般稳定的消化能力。母乳中富含乳糖,经胃中乳酸菌发酵产生有机酸,成为哺乳仔猪胃酸的主要来源。所以,早期断奶,仔猪胃内酸度不足,影响消化。消化不全常导致一些易发酵产物进人大肠,加上细菌的作用,肠内渗透性紊乱便引起
腹泻。(2)胃肠消化酶缺乏。消化酶用于提高食物中养分的消化,一般仔猪胃肠消化酶活性随日龄增长而增加。据国内外多位学者研究表明,仔猪早期断奶后,因产生应激,致使消化酶含量及分泌环节受影响,使其活性减弱,加之早期断奶后,仔猪从母乳转食千饲料,断奶前后营养截然不同,所需的消化酶谱差异很大,消化酶活性不足,影响了对饲料消化。所以,近年来大多主张在早期断奶仔猪料中用外源酶来强化,从而提高饲料消化率。2.肠黏膜萎缩:生理及病理因素均可引起断奶仔
猪肠黏膜萎缩,致使消化功能下降。国外多位学者曾对3?4周龄断奶仔猪肠黏膜萎缩作过描述。正常肠道形态变化(如黏膜萎缩、隐窝肥大和上皮细胞有丝分裂增加)主要是饲料变化引起。断奶后5天左右,黏膜高度/隐窝深度比值至最低值,断奶后11天恢复。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对饲料抗原产生敏感反应,使肠细胞更新加快,成熟细胞相对减少,加速了肠黏膜萎缩。此外,轮状病毒感染直接引起腹泻,因病毒复制主要在肠绒毛细胞中进行,故引起高度再生性绒毛萎缩,肠吸收表面减少,从而导致腹泻。同样,大肠杆菌感染产生热稳定肠毒素b(STb),当肠黏膜暴露于STb时,也会引起其结构改变,表现为绒毛细胞丢失及绒毛部分萎缩。3.应激问题:应激主要来源于心理、营养和环境三方面。心理应激主要由于母仔分离所引起,仔猪断奶后突然失去母猪爱抚和保护,加上断奶后仔猪并窝、争夺位次等都对仔猪造成心理压力。营养应激是仔猪从吸吮含香味、髙营养母乳转向香味差、坚硬固体、营养成分截然不同的颗粒饲料所引起,此时,仔猪消化道酶系统、生理环境等方面均不相适应。环境应激则是由干仔猪从分娩栏转到保育栏所引起,周围环境、栏舍、温度、湿度、伙伴等均发生了变化。以上三种应激中,影响最大的是营养应激,而寒冷应激是腹泻发病率上升的诱发因素。4.免疫问题:母猪
初乳中蛋白干粮高达7%,主要成分为免疫球蛋白,新生仔猪肠壁通透性良好,可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从而获得母源抗体,产生被动免疫。但在3周龄后,母源抗体下降,获得的被动免疫减弱,而仔猪免疫器官要4周龄以后才发育成熟,所以,3?4周龄断奶,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了细胞免疫能力,仔猪抗病力差,容易发病。近年研究还表明,仔猪肠道免疫系统对饲料抗原过敏反应也是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Stokes(1988年)曾用大豆蛋白质饲喂3周龄断奶仔猪,5天后发生过敏反应,13天后才消失。研究表明,动物采食一种新的日粮抗原之后获得免疫耐受力之前,通常经历一段过敏时期,即发生肠黏膜的局部免疫反应时期。这种过敏为迟发型过敏反应,已证实这种短期过敏反应会引起小肠产生免疫损伤,肠绒毛萎缩,腺窝增生,酶水平下降,养分吸收率低,导致仔猪腹泻与生长受阻。日粮中具有抗原活性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及少部分多糖,按照胃肠免疫理论,高蛋白质日粮会诱发仔猪腹泻,降低蛋白质水平能降低腹泻发生率。5.大肠杆菌怍用:仔猪断奶综合征的发生还与某些大肠杆菌在小肠中大量繁殖和移植生长有关。由干仔猪断奶,生理性、过敏性的肠绒毛功能丧失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未消化营养物质向后段肠道移植,引起内源性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吸附在小肠绒毛生长繁殖,并释放多种毒素,如肠毒素、内毒素,其中肠毒素与仔猪断奶后腹泻有关,内毒素与
水肿病和内毒素性
休克有关。大肠杆菌释放的肠毒素,包括热不稳定毒素(LT)和热稳定毒素(ST)。大肠杆菌内毒素在细胞裂解时释放出来,包括致水肿病的ODP(水肿病因子)及致内毒素性休克的LPS(细菌被膜脂多糖)。ODP是一种血管内毒素,引起肠道、皮下和脑内血管损伤,导致水肿和神经症状,LPS在血管中大量积累便导致内毒素性休克。6.其他因素:某些病毒感染、猪链球菌病、霉菌毒素及小袋纤毛虫感染等均与仔猪断奶综合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