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场霉菌毒素的污染及控制
-----
(1)霉菌的种类及危害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种类繁多,但能在饲料中产生毒素的有三十多种,主要是曲霉菌、镰刀霉菌和青霉菌。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生长繁殖、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代谢产物,能污染饲料。影响饲料卫生的霉菌毒素有二十多种,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褚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丁烯酸内酯、展
青霉素、岛青霉素类、橘青霉素、红色青霉毒素、黄
绿青霉毒素、
甘薯黑斑病毒素等。霉菌毒素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即使饲料中含量很低,都会导致畜禽生长受阻,繁殖性能降低,免疫机能下降。在诸多霉菌毒素中,以黄曲霉毒素最为常见,毒性最强,危害最大。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当无有效的防霉措施时,玉米、饼粕类、糠麸类等饲料原料和加T好的成品料,都十分易于滋生黄曲霉菌。黄曲霉类可以引起肝病变、突变、癌变和免疫抑制。在寒冷地区,玉米、
小麦、燕麦、
高粱、稻谷等易产生玉米赤霉烯酮,引起鹅的生产性能下降,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等。 黄曲霉毒素是对畜禽生产危害最严重的毒素。黄曲霉毒素致突变性最强,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肝毒素,畜禽食人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会使肝功能下降,造成胆汁分泌减少,同时胰脏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降低,影响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利用;它也是较强的凝血因子抑制剂,可造成组织器官淤血、出血;还可造成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受到干扰,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疫苗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易发生或继发多种疫病;且严重损伤畜禽肝脏,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黄曲霉毒素还可以转移到动物产品中,在动物内脏、肉、蛋、奶中都有残留,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也同样造成极大的危害和严重威胁。霉变饲料必须经过脱毒处理后才能使用。处理方法如下。 (2)控制措施 ①控制饲料原料的含水量。谷物饲料收获后立即干燥,使其含水量在短时间内降低到安全水分范围内(稻谷在13%以下,大豆、玉米、花生的含水量分别降到12%、12.5%和8%以下)。 ②控制饲料加T过程中的水分和温度。饲料加T后如果散热不充分即装袋、贮存,会因温差导致水分凝结,易引起饲料霉变。特别是在生产颗粒饲料时,要注意保证蒸汽的质量,调整好冷却时间与所需空气量,使出机颗粒的含水量和温度达到规定的要求。一般的,含水量在12.5%以下,温度可比室温高3-5℃。 ③注意饲料产品的包装、贮存与运输。饲料产品包装袋要求密封性能好,如有破损应停止使用。应保证有良好的贮存条件,仓库要通风、阴凉、干燥,相对湿度不超过70%。还可采用
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惰性气体进行密闭保存。贮存过程中还应防止虫害、鼠咬。运输饲料产品应防止途中受到雨淋和日晒。 ④应用饲料防霉剂。经过加T的饲料原料与配合饲料极易发霉,故在加丁时可应用防霉剂。常用防霉剂主要是有机酸类或其盐类,例如丙酸、山梨酸、苯甲酸、乙酸及它们的盐类。其中又以丙酸及其盐类丙酸钠和丙酸钙应用最广。目前多采用复合酸抑制霉菌的方法。 (3)去毒方法霉变严重的饲料必须废弃,决不可迁就加以利用。对轻度霉变饲料的去毒处理与合理利用,也为生产所必需。 ①剔除霉粒法。由于霉菌毒素在谷实籽粒中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霉坏、破损及虫蛀籽粒,如果用手工_、机械或电子挑选技术将这些籽粒挑选除去,可使饲料中的毒素含量大大降低。某些在田间生长期感染霉菌的谷实如赤霉病麦粒,其密度比正常麦粒小,可利用风选法将小而轻的病麦粒吹掉;也可用一定密度的黄泥水或20%
食盐水使病麦粒漂浮去除。 ②混合稀释法。将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与未被污染的饲料混合稀释,使整个配合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不超过饲料卫生标准规定的允许量。但使用前应有多批次抽样测定值为依据,以防慢性中毒。 ③脱毒处理。霉菌毒素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的方法得到不同程度地失活或去除。凡经去毒处理的饲料,不宜再久贮,应尽快在短时间内投喂。。 ④使用添加剂缓解。补充蛋氨酸和硒。添加蛋氨酸可以减轻霉菌毒素特别是黄曲霉毒素对动物的有害作用。被血液吸收的霉菌毒素由肝脏负责解毒。在动物肝脏的生物转化过程中。肝脏可以利用谷胱甘肽的生物氧化还原反应,对黄曲霉毒素进行解毒。谷胱甘肽的组成成分之一是半胱胺酸,而蛋氨酸在动物体内能转变为
胱氨酸与半胱氨酸。此外,在饲料中添加硒也同样具有保护肝脏不受损害和保护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的作用,从而减轻黄曲霉毒素的有害影响。 单加氧酶诱导剂。在动物体内肝脏的生物转化过程中,单加氧酶体系在生物转化的氧化反应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单加氧酶体系的生物合成是可以诱导的。苯
巴比妥、类固醇激素等能诱导此酶系的合成。据报道,在含有黄曲霉毒素Bl的仔鹅饲料中应用
苯巴比妥,使单加氧酶活性增强,促进了黄曲霉毒素Bl在机体内的代谢转化,加速其从组织中清除,从而减轻了毒素对机体的危害。 酵母培养物。近年研究报道: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肉鸡日粮中添加啤酒酵母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增重。体外试验结果也表明酵母培养物可使88%的黄曲霉毒素被降解。据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酵母细胞壁上的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物可与黄曲霉毒素结合,从而减少毒素在肠道中的吸收。同时酵母能提供多种酶,这些酶在一定程度上能使黄曲霉毒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