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
流行病学是?
-----
本菌可引起多种禽类发生败血性疾病。自然条件下,最易感的是鸭和鹅,不同品种的雏鹅均有自然感染发病的报道,其次是火鸡,也可引起
鹌鹑、野鸭、
雉、天鹅、
鹧鸪和鸡感染发病。我国自从1997年发现以来在许多雏鹅出现自然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发生,它已不是由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患鸭感染所致,而是鹅群内,鹅群间自然传播流行。2~7周龄的鹅高度易感,10周龄时虽然仍能出现感染发病,但发病率和病死率很低。种鹅及青年鹅不易感染。本病常由日龄较小的鹅群逐渐扩散到日龄较大的鹅群。某个鹅场~旦发病,其周围的鹅场或鹅群也会相继发生该病的流行,而且很难从发生过该病的鹅场根除,如果不改善饲养条件和环境卫生,就会引起不同批次的达到易感日龄的雏鹅感染发病。鸭疫里默氏杆菌对不同禽类的致病性不同,有报道鸭、鹅发生本病时,鹅的病死率(21%)高于鸭的病死率(2.5%~12%)。由于不同血清型的菌株毒力不同,以及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并发感染、环境条件的改变等应激因素的不同,本病所造成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差也较大。新疫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老疫区,日龄较小的鹅群90%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日龄较大的鹅群,1月龄以内雏鹅感染病死率可达90%以上。本病常发生于低温、阴雨、潮湿的季节,冬季和春季较为多见,其他季节也偶有发生。本病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口沫、尘土,经呼吸道、消化道、刺破的足部皮肤的伤口、蚊子叮咬等多种途径传播。本病的发生、流行以及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与应激因素关系密切。感染而未受应激的鹅通常不表现临诊症状或症状轻微。卫生及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的鹅群常表现为散发且多为慢性。气候寒冷、阴雨、饲养密度过高、鹅舍通风不良,垫料潮湿且来及时更换,场地潮湿、肮脏,从育雏室转移到育成舍饲养,从温度较高的鹅舍转移到温度较低的鹅舍,从舍内转移到舍外饲养或池塘内放养,饲料配比不当、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运输应激,先前发生的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如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曲霉菌病、沙门氏菌病以及一些病毒并发感染等因素均能诱导和加剧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
2~7周龄的鹅高度易感
-----
沙门氏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