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溶血性曼氏杆菌病的病原是?
-----
溶血性曼氏杆菌原名称溶血性巴氏杆菌,1999年改成现名。属丁巴氏杆菌科,曼氏杆菌属,形态与多杀件巴氏杆菌相似,人工培养时间长,呈多形性,菌体大小约为0.5微米×2.5微米,有荚膜,菌毛,无芽胞,不运动,瑞氏染色呈两极着色,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本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均能生长良好,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在血液琼脂上,新分离的菌落呈微弱的溶血。在牛鲜血琼脂培养基呈B溶血。在羔羊鲜血琼脂培养基呈双溶血圈菌落。培养到48小时移去菌落后可见到溶血环。连续传代培养,溶血性便减弱或消失。该菌是一个较复杂的类群,按其生化特性的差异,分为A、T两个型。根据菌体表面的蛋白抗原的差异,通过血凝实验,又将本菌分为17个血清型。正常反刍动物的上呼吸道会有本菌共柄,但一般认为毒力较强的致病菌株才有致病性。本菌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比较低。普通
消毒药对本菌都有良好的消毒力,但克疗林对本菌的杀菌力很差。
-----
巴氏杆菌
-----
巴氏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