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俗称“蛋子瘟”。临床上常见的有卵黄性腹膜炎、急性
败血症、
心包炎、脐炎、气囊炎、胚胎病及
全眼球炎等类型。随着养鹅数量的增加、密度的增大,本病不断发生,已成为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同时,本病易与鹅的其他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给养鹅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病原体 本病的病原体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有多种血清型。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也存在于健康鹅和其他禽类的肠道中,当饲养管理不当、气候突变、严重寄生虫感染等而使肌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引起感染发病。 鹅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天气寒冷、气温骤变、青饲料不足、
维生素A缺乏、鹅群过度拥挤、闷热、长途运输等因素,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雏鹅发病常与种蛋污染有关。成年母鹅群感染发病时,一般是产蛋初期零星发生,至产蛋高峰期发病最多,产蛋停止后本病也停止发生。流行期间常造成多数病鹅死亡。公鹅感染后,虽很少出现死亡,但可通过配种而传播本病。 临床特征 一、急性败血型:各种年龄的鹅都可发生,但以7~45日龄的鹅较易感。病鹅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怕冷,常挤成一堆,不断尖叫,体温升高,比正常鹅高1℃~2℃。粪便稀薄而恶臭,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肛周沾满粪便,食欲废绝,渴欲增加,呼吸困难,最后衰竭窒息而死亡,死亡率较高。二、母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母鹅在产蛋后不久,部分产蛋母鹅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愿走动,喜卧,常在水面漂浮或离群独处,
气喘,站立不稳,头向下弯曲,嘴触地,腹部膨大。排黄白色稀便,肛门周围沾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其中混有蛋清、凝固的蛋白或卵黄小块。病鹅眼球下陷,喙、蹼干燥,消瘦,呈现
脱水症状,最后因衰竭而死亡。即使有少数鹅能自然康复,也不能恢复产蛋。三、公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主要表现阴茎红肿、溃疡或结节。病情严重的,阴茎表面布满
绿豆粒大小的坏死灶,剥去痂块即露出溃疡灶,阴茎无法收回,丧失交配能力。 剖检变化 败血型病例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
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成年母鹅的特征性病变为卵黄性腹膜炎,腹腔内有少量淡黄色腥臭浑浊的液体,常混有损坏的卵黄,各内脏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凝固的纤维素渗出物,肠系膜互相粘连,肠浆膜上有小出血点。公鹅的病变仅局限于外生殖器,阴茎红肿,上有坏死灶和结痂。 防治措施 一、消除不良因素。如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密度适宜,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等。公鹅在本病的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种鹅繁殖季节前,应对种公鹅进行逐只检查,凡种公鹅外生殖器上有病变的,一律淘汰,不能留做种用。 二、免疫接种。由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很多,因此,应使用多价大肠杆菌苗进行预防。母鹅产蛋前15天,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然后将其所产的蛋留做种用。雏鹅7~10日龄接种,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 三、药物治疗。可用
环丙沙星或
诺氟沙星进行预防和治疗,但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非常强,因此,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