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矛形剑带
绦虫病有那些症状
-----
鹅矛形剑带绦虫是鹅的一种常见小肠内的寄生虫。虫体大量聚集,可阻塞肠腔造成机械刺激,破坏和影响鹅的消化,并能产生毒素和吸取营养导致生长发育受阻,影响产蛋量。病鹅常拉稀,混有血样黏液,肠壁上生成灰黄色小结节。 (1)病原虫体带状,乳白色,扁平,分节,外表呈矛形。成虫长8~15厘米,宽18~20毫米,头节上有4个吸盘及8个有钩的顶突。虫卵呈椭圆形,灰白色。 成虫寄生在鹅的小肠内,孕节或虫卵随鹅的粪便排出落在水中,被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发育为具感染力的似囊尾蚴。鹅经口感染,20天左右发育成成虫并开始排出孕节。 (2)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于夏季,对雏鹅、中鹅的为害较大。某些地区调查结果表明这种绦虫的感染率为16. 67%,感染强度1—3条。 (3)临床症状病情的轻重取决于虫体数量的多少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好坏。病鹅通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粪便稀薄,先呈淡绿色,后变灰白色,内有白色绦虫节片。生长发育受阻,贫血消瘦,翅膀下垂。严重时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夜间有时伸颈张口如钟摆样摇头,然后仰卧,做划水动作。成年鹅感染后,症状较轻。 (4)剖检病变 可见小肠黏膜发炎、充血、出血。肠腔内虫体多时可造成肠阻塞、
肠扭转、肠破裂等。其他浆膜和黏膜,也常见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心外膜上尤为显著。 (5)诊断 活鹅可通过粪便查找虫体孕卵节片和虫卵来确诊,尸检时在肠道内找到虫体即可确诊。 (6)防治 每年秋末给戍年鹅驱虫1次,使越冬的鹅体内无虫。雏鹅、中鹅在放牧后20天,全群驱虫1次。投药驱虫后24小时内,应把鹅群圈养起来,把粪便集中堆积发酵处理。常用驱虫药物有:硫双二氯酚,每次70毫克,制成小丸投服;
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10毫克,一次性投服,效果很好;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20~25毫克,一次性投服;氢溴酸
槟榔碱,每千克体重1.O~1.5毫克,溶于水内服。投药前绝食16~20小时。在流行区,水池应轮换使用,必要时可停用1年后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