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大肠植杆菌的预防与诊治
-----
鹅大肠杆菌病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各种年龄鹅均可感染,尤以雏鹅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 1.临床症状 多数雏鹅出壳后表现大肚与脐炎,俗称"大肚脐"。病雏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部胀大,脐孔及周围皮肤发红、
水肿,多在5日龄内死亡。有的出现
腹泻,排出泥土样粪便,1~2天内死亡。 2.病理变化 死胚恶臭,卵黄囊呈黄色泥土样,头部水肿较明显,肝、肾、脾可见出血斑。发生脐炎的死亡雏鹅可见卵黄未吸收或吸收不良,卵囊充血、出血,囊内卵黄液粘稠或稀薄,多呈黄绿色并发臭,肠道呈卡他性炎症;肝肿大,呈黄色,有时可见散在的淡黄色坏死灶,肝包膜略有增厚。其他器官病变不明显。 3.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集死胚及病死雏鹅卵黄囊、肝脏、脾脏等病料,划线接种于伊红美兰及麦康凯培养基上。37℃培养20小时后,伊红美兰琼脂平板上可见有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直径约2毫米。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则全部为鲜红色菌落,直径约3毫米。在三糖铁斜面培养基的斜面及底层均产酸变黄,并大量产气。该菌株能发酵
葡萄糖、乳糖、
甘露醇、阿拉伯糖、山梨醇,均产酸产气。 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
诺氟沙星、
新霉素、痢特灵,
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对
青霉素类、呋喃类不敏感。 4.预防措施 大肠杆菌病是禽类的常见病,发病突然,可引起死胚及死雏。因此,必须搞好预防工作。 (1)严格消毒工作 平时要严格做好消毒工作,尤其要做好水源、入孵种蛋及孵化器具的熏蒸消毒。孵化期间如有爆蛋,更应注意及时清洁消毒。种鹅群应注意预防大肠杆菌病,减少经种蛋垂直传播或受污染。 (2)保证清洁水源 一些规模养鹅场,该病发病期多逢天气干旱,种鹅场水池无水期,换水不及时,致使大肠杆菌大量繁殖;或受外来污水污染,病菌由污水传人。因此缺水是爆发大肠杆菌病的前因,畜禽场应设法保证充足清洁水源的供应,严防外来污水的污染并做好水源的清洁、消毒工作。 (3)搞好种蛋消毒 入孵种蛋可用福尔马林进行严格熏蒸消毒,对饲养场地及孵化厂房、孵化用具等均应彻底消毒处理。 (4)选择有效药物治疗 一旦发病,需及时治疗,一般应先做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及时治疗,以快速控制病情,减少损失。 5.治疗措施 要严格控制发病鹅群下水时间;同时可选用氟苯尼考、复合维生素B等进行饮水疗法,连续用药4天,停药2天后,再用药3天,一般经2个疗程即可痊愈或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