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雏鹅的误区分析
-----
误区一:没做好准备就养鹅 养鹅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育雏前要对育雏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墙壁、天棚用20%的
石灰乳或3%的火碱涂刷消毒,育雏舍完全封闭,用甲醛熏蒸消毒,次日打开门窗通风排气。垫料要经消毒晒干,不得发霉。要准备好饲料、药品、用具等。在进雏前的1-2天,应进行育雏舍加温预热,迎接进雏。 误区二:不注意育雏舍温湿度 育雏舍的温度高低对雏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当育雏舍温度低时,雏鹅扎堆,生长缓慢,极易压死或诱发疾病。如果温度高,影响雏鹅采食和生长,严重的会引起
中暑而死亡。潮湿对雏鹅的危害也很大,湿度过大,雏鹅容易受凉,导致
感冒、下痢等。 要根据环境气温变化和雏鹅生长发育情况,一般育雏舍的温度21日龄前应在25℃左右,以后保持在18℃-20℃为宜。一般湿度保持在60%-65%,应做到勤打扫,勤换垫料,适当撒一些生石灰、锯末等吸湿,经常通风换气,降低育雏舍内的湿度。 误区三:不分先后,随意开水与开食 农户养雏鹅,有的先开食而后开水(初次饮水),有时雏鹅不能及时饮到水而发生
脱水。开食过晚,雏鹅饥饿而过食大量饲料,引起消化不良、糊肛、下痢等疾病。 正确方法应该在雏鹅出壳后24-36小时内运到育雏舍,稍加休息,安定后即可饮水。饮水后有1/3的雏鹅有寻找食物表现时就可开食。 误区四:为保温加大密度不通风 在育雏期,养鹅户为了保温,降低饲养成本,饲养密度大,减少通风或干脆不通风,结果造成舍内空气污浊,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冬季会诱发上呼吸道疾病,夏季通风不良,则易引起中暑。 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1-5日龄25只/平方米,6-10日龄20只/平方米,11-15日龄每平方米15-12只,16-21日龄每平方米10-8只。合理的通风,会使雏鹅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排出大量由粪便产生的氨气、
二氧化碳、硫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