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综合辅导
临床资料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鹅 > 养鹅问答 > 正文
鹅病症状治疗:雏鹅的管理技术
营养代谢病 更新:2017/7/31 字体:
雏鹅的管理技术
-----
雏鹅是指从孵化出壳至4周龄以内的鹅。由于其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不强,抗寒能力差,免疫系统还不健全,容易得病。因此,加强雏鹅期间的管理工作,是提高雏鹅成活率和增重的重要环节,雏鹅期主要的管理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盖好鹅棚。  雏鹅体小娇嫩,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强,必须要有专用鹅棚。一般土墙、泥地的民房可代用,但要求高燥、冬暖夏凉、避雨,鹅棚附近应有水塘和草地,同时要防止鼠害。  2、分群饲养。  1~15日龄的雏鹅应放在篮筐内或芦席折圈内饲养,以防止打堆引起伤亡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每只篮筐可放1~5日龄雏鹅25只。20日龄后,用大的芦席折子圈养,每圈80~100只。在饲养过程中,注意强弱分群。  3、保持温度。  雏鹅既怕冷、又怕热,很容易患感冒,因此,鹅棚内的室温应在25℃以上。目前,保温方式大都采用自温育雏法。冬天,在篮筐上加盖被絮或被单来保暖,春末夏初天气转暖篮筐上也要加盖沙布,以防蚊虫叮咬。如温度适宜,雏鹅安静无声,彼此依靠,但无打堆现象,如温度偏高时,雏鹅则发出短促的急叫声,行动不安,分散在篮筐的四周,张喙喘息,应及时揭被,抄动起身散热,如温度偏低时,则叫声低沉,音节拖长,聚集打堆,应立即抄动疏散,加被保温。  4、做好卫生防疫。  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和卫生。进雏鹅前半个月对鹅棚进行彻底消毒。每次喂食时,应及时更换垫料,晒热的垫料应凉一下后再铺,免得雏鹅受热。喂食用的器具均应及时清洗消毒。引进的幼鹅,如果其母鹅未经注射小鹅瘟疫苗进行母体免疫的,则要注射小鹅温卵黄苗或血清,对幼鹅进行免疫接种,对其他疾病如白痢、霍乱等也应及时预防。
相关文章
 2017年执业兽医报名时间及考试时间确定
 2013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
 2017执业兽医考试最新大纲公布-兽医药理学
 2017年全科执业兽医考试大纲完整版下载
 2017执业兽医考试大纲-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
 2017年执业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大纲已公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在线客服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