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大肠杆菌病防治
-----
禽
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鹅、鸭等多种家禽的一种环境性传染病。主要以脐炎、
败血症、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呈急性或慢性经过,细菌对家禽的致病力较强,不同日龄的鹅均可感染致病,但临床上则多见于幼鹅,幼鹅发病后常引起死亡。本病也是危害鹅业生产的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1.病原及流行特点。 鹅群饲养管理不善、饲养密度大、环境卫生差、鹅舍潮湿、通风不良以及营养缺乏等不良因素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据临床观察,幼雏发病多与垫料有关,由于出壳几天内的幼雏活动少,常堆集休息,尤其腹部皮肤和跗关节与垫料接触机会多,若垫料的
稻草粗糙或潮湿污秽,很容易刺破或损伤腹部皮肤及关节表皮,造成感染,引起脐炎、关节炎或败血症。 2.临床症状。 根据葡萄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病型。 (1)脐炎型。 临床上见于1周龄以内的幼鹅,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病鹅精神萎顿,不吃或少食,怕冷,缩颈垂翅,眼半睁半闭,腹部膨大,脐部肿胀坏死,常蹲卧,不愿活动,病雏常于数日内败血死亡或因衰弱挤压致死。 (2)关节炎型。 临床上多见于1―2周龄的幼鹅,偶尔亦见于青年鹅和成年鹅。病雏鹅趾关节和跗关节肿大;常见跗关节周围红肿,患肢跛行,不愿着地,运动受限,触之肿胀部位有波动感和热痛感,病鹅饮食欲不振,由于取食困难,逐渐消瘦衰竭死亡。青年鹅、成年鹅患病严重的通常被迫淘汰处理。雏鹅病程为3―7天,青年鹅和成年鹅病程可达10―15天以上。 (3)败血型。 临床上见于2周龄内的雏鹅,常因腹部皮肤感染呈急性败血症死亡。病程1―3天。 3.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鹅舍的环境卫生,保持垫料的干燥、清洁。避免和减少鹅体皮肤损伤。 (2)做好孵坊和种蛋的消毒工作,种蛋要避免鹅粪污染。 (3)应用氟哌酸等抗菌药物饮水或拌料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4)注意饲料中添加多维素和微量元素,以提高鹅体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