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传染病防治技术-,小鹅瘟
-----
本病为雏鹅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常有发病报道,并分离到病毒。其临诊特征是严重下痢,有时显现神经症状。病变的主要特点是肠道严重发炎,小肠黏膜有时大片坏死脱落,形成腊肠状栓子,堵塞肠腔。 1.病原本病病原体是小鹅瘟病毒,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一个成员。 2、流行特点出壳后3~4日乃至20日左右的雏鹅易发生本病,20日龄以上的雏鹅较少发病。成年鹅对病毒有较强的抵抗力。其他家禽均不易感。发病日龄愈小,死亡率愈高。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为10日龄的雏鹅。15日龄以上的雏鹅比较缓和,有半数可能自行康复。死亡率高低,固然与被感染鹅的日龄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年种母鹅群的免疫状态。通常经过一次大流行以后,当年剩下来的鹅群都是患病后痊愈或是经过隐性(无症状)感染而获得免疫力的,这种免疫鹅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也能获得被动免疫,能抵抗自然或人工感染,因此不会发生小鹅瘟。因此,本病的流行常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大流行后的1年或数年内,往往不见发病。但以后如果再有传染源传入时,往往又会暴发。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病鹅与带毒鹅是主要传染源。与病鹅直接接触或接触病鹅的排泄物沾污的饲料与饮水,是传播的主要途径。本病能通过种蛋传播,带毒的鹅蛋污染了孵化雏鹅的炕坊尤易传染本病。 3.临床症状潜伏期为3~5日。(1)最急性型:1周龄内的雏鹅感染时常呈此型经过。往往不显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只有半天或1天的病程。(2)急性型:为常见的病型,常发生于7~15日龄的雏鹅。首先表现精神沉郁、缩颈、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黄白色水样与混有气泡的稀粪,鼻液分泌增多。病鹅临死亡之前可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
抽搐或发生
瘫痪。病鹅通常在出现症状后的12~48小时死亡。(3)亚急性型:常发生在疫病流行后期,或是日龄较大的病鹅,症状较轻,以食欲不振与
腹泻为主。病程也较长,可持续1周以上,有些病鹅可能自然康复,但以后生长缓慢。 4.解剖病理改变病理改变主要在消化道,特别是在小肠部分。急性病死鹅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呈弥漫红色,表面附着多量黏液。病程在2天以上、日龄在10天以上的病鹅,在小肠中段与下段,特别是靠近卵黄柄与回
盲部的肠段,外表极度膨大,体积比正常的肠段增大2~3倍,质地坚实、像香肠一样。将膨大部的肠壁剪开,可见肠壁变薄,肠腔中充塞着一种淡灰白色或淡黄色凝固栓子状物,将肠腔完全堵塞。栓子状物较干燥,切面中心是深褐色的干燥肠内容物,外面包着厚厚的灰白色伪膜,是由坏死肠黏膜组织与纤维素渗出物凝固所形成的,这是小鹅瘟特征性病变。但有些病例并无这种典型特征性病变。肝脏肿大,呈深紫红色或黄红色,胆囊显著膨大,充满暗绿色胆汁。脾脏与胰腺充血,偶尔有灰白色坏死。 5.诊断根据以下特点进行诊断。
流行病学上只有1月龄以内的雏鹅能够感染发病,成年鹅与其他家禽都不感染。临床症状是严重下痢与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病理改变是肠管显著膨大,里面含有带状或圆柱状的灰白色栓子。不过,这种典型变化不是每一只病鹅都能看到,为此在检查时应多解剖几只病鹅,才能做出初步诊断。 6.防治病愈康复鹅具有较强免疫力。采用成年鹅制备的抗小鹅瘟血清,可用治疗与预防本病,效果很显著。刚孵出的雏鹅注射抗小鹅瘟血清后,能抵抗病毒感染。另外,还可以应用小鹅瘟疫苗。南京兽医生物制品厂生产的小鹅瘟冻干疫苗,给种鹅接种后,用当年蛋孵出的雏鹅有坚强的免疫力。用法:取上述冻干疫苗,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100倍,每头鹅胸部肌肉注射1毫升。孵坊中孵化用的一切用具设备,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收购来的种蛋最好用三级浓度甲醛气熏20分钟。如果发现雏鹅在3~5天发病,即表明坑坊已被污染,应立即停止孵化2~3炕,同时把所有孵化与育雏用具及房舍彻底消毒,最好用三级浓度甲醛气熏30分钟,然后才能继续孵化。刚孵化的雏鹅,不得与新收的鹅蛋或成鹅接触,以防受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