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恶性
水肿的预防和治疗
-----
猪恶性水肿(Malignat edema)是由腐败梭菌为主的多种梭菌引起的多种家畜的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为创伤局部发生急剧气性炎性水肿,并伴有
发热和全身
毒血症。本病世界各国都有发生,我国猪也有散发病例。 猪恶性水肿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梭菌属(Clostridium)中的腐败梭菌、魏氏梭菌、诺威氏梭菌及溶组织梭菌等,但恶性水肿病例中,有60%可分离到腐败梭菌,其次是魏氏梭菌,诺威氏梭菌和溶组织梭菌仅占5%。 腐败梭菌为严格厌氧菌,是两端钝圆的革兰氏染色阳性大杆菌,不能形成荚膜,能形成芽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芽孢呈卵圆形或圆形,大于菌体形如梭状;有周鞭毛,能运动。在培养基中菌体单在或呈短链状,若在死亡动物的腹膜或肝脏表面上的菌体,常形成无关节微弯曲的长丝或有关节的长链状,这一特点具有诊断价值。 本菌培养最适温度为37~40℃,在加有血液、血清或糖类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液琼脂上呈β溶血;在厌氧肉肝汤中,生长良好,均匀混浊,最后上部清亮,形成灰白色絮状沉淀,下沉。本菌能发酵
葡萄糖、
麦芽糖、单奶糖、果糖、水杨素、乳糖,产酸产气;不发酵蔗糖、卫矛醇和
甘露醇;还原硝酸盐,对
石蕊牛奶凝固缓慢,不产生靛基质和硫化氢,MR和VP试验阴性。本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主要是α、β、γ、δ 4种外毒素,α毒素为
卵磷脂酶,具有坏死、致死和溶血作用,是本菌的主要毒素;β毒素是脱氧
核糖核酸酶,具有杀白细胞作用;γ和δ毒素分别具有透明质酸酶和不耐氧的溶血素活性,它们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强,使炎症渗出,并不断向周围组织扩散,使肌肉组织坏死,并使感染沿肌肉的筋膜面扩散。本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动物的肠道和粪便中存有大量细菌,可污染饲养环境及土壤。本菌芽孢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一般
消毒药液需要长时间才能杀死;消毒药液中,10%~20%漂
白粉溶液、3%~5%硫酸、石炭酸合剂、3%~5%氢氧化钠,在短时间内可杀灭本菌菌体。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梭菌)是两端钝圆的革兰氏染色阳性大杆菌,单在或成双排列,很少出现短链;无鞭毛,不能运动;卵圆形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使菌体膨胀;多数菌株能形成荚膜。本菌对厌氧条件要求并不严,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长,若加入血液、
葡萄糖则生长更好;在绵
羊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可长出圆形、边缘整齐、灰色至灰色黄色、表面光滑、半透明的菌落,菌落周围有溶血环。 在厌氧肉肝汤中,生长旺盛,37℃培养5~6h,即见培养基混浊,产生大量气体。本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果糖和半乳糖,产酸产气;不发酵水杨素、卫矛醇、甘露醇和
鼠李糖;液化明胶,靛基质产生阴性,牛奶培养基的“暴烈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使凝块破裂成多孔海绵状,严重时被冲成数段或被喷出管外,是本菌突出的生化特性。 猪恶性水肿
流行病学 本病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予自然界,家畜肠道中和土壤中较多,成为传染源。病畜不能直接接触传染健康动物,但可污染外界环境。病畜的水肿部位发生破溃时,随水肿液或坏死组织排出大量病原体,污染环境。本病传染途径主要是由于外伤、去势、咬伤、断尾、外科手术、助产等消毒不严,污染了细菌芽孢而感染,引起发病,尤以深部创伤,并存在坏死组织,造成缺氧,更易发病。 自然情况下,猪较少发生;实验动物中,家
兔、小鼠、豚鼠易感;本病一般为散发;猪在去势、断尾、剪牙、打耳号、助产、预防注射或外科手术时,消毒不严,便可引起发病。猪还可通过吃进细菌芽孢,经消化道感染。 猪恶性水肿临床症状 猪发病较少。临诊上可见两种病型。 一种为创伤感染,表现为局部弥漫性炎性水肿,初期坚实,有热感、疼痛,后变为不热,触诊局部较柔软,用力可见水肿凹陷,用于捻动时,有明显的捻发音;病猪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废绝等全身症状,重者1~2天死亡。 另一种为胃型,也称快疫型,主要是由胃黏膜感染,使胃黏膜肿胀、增厚,形成所谓“橡皮胃”。有时病菌也可进入血流,转移至某部肌肉,局部出现气性炎性水肿和弓起跛行,全身症状明显;本病例常呈急性经过,多在1~2天死亡。 猪恶性水肿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发病部位弥漫性水肿,切开患部可见皮下和肌肉间结缔组织有污黄色或红褐色液体浸润,其味酸臭,并含有气泡;肌肉呈白色,似煮过一样,松软易于撕裂,有的呈暗褐色。实质器官变性,心、肝、肾浊肿;淋巴结肿大,特别是感染局部的淋巴结急性肿大,切面充血、出血。血凝不良,
心包和腹腔有多量积液。 如为胃部感染,则见胃壁增厚,质如橡皮样,故有“橡皮胃”之称。胃黏膜潮红、肿胀,黏膜下与肌层间充有淡红色并混有气泡的液体。肝组织多半也含有气泡。 猪恶性水肿诊断鉴别 根据本病的临诊特点,病理剖检变化和结合有外伤发生时,可怀疑为本病,但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细菌抹片、染色、镜检取病变水肿液和组织,特别是肝被膜做触片或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显微镜检查。在肝的染色片中,可见到微弯曲长丝状排列的革兰氏染色阳性大杆菌,这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细菌分离培养取局部水肿液或肝组织病料,接种于厌氧肉肝汤培养基中,37℃培养24h,肉肝汤均匀混浊,并产生气体,有沉淀;在葡萄糖血液琼脂上,呈微弱β溶血;分纯的细菌可进一步做生化试验。 动物接种试验取病料作成1:10
乳悬液,接种家兔、豚鼠、小鼠或
鸽等实验动物,肌肉注射。一般在接种后18~24h内死亡。注射局部,呈现明显的出血性水肿,肌肉鲜红色浸润;取局部水肿液涂片、染色、镜检,可以见到两端钝圆的大杆菌,在肝脏表面触片的染色片上,可见长丝状的大杆菌。 免疫荧光抗体法可用于本病的快速诊断。鉴别诊断注意与猪水肿病和猪巴氏杆菌病的区别诊断。 猪恶性水肿防治措施 平时注意防止外伤,一旦有外伤发生,要及时进行处治。特别是在养猪生产中的去势、断
脐带、剪齿、断尾、注射及外科手术等工作中,要严格消毒,均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所用
器械需先进行消毒、灭菌。 对发病猪只,要及时隔离,尽早进行治疗,可以采取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以防扩大传播。 对病猪水肿部位,可切开、扩创,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用1%~2%
高锰酸钾溶液或3%过氧化氢液反复冲洗,消毒,清洗干净后,创口内撒
青霉素、磺胺粉、磺胺
碘仿合剂等;以后每天可按常规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并可在水肿部周围,注射青霉素等抗菌药物。 根据患病猪只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的全身和对症疗法,如用抗生素或和磺胺类药物配合应用,同时进行强心、补液、解毒等治疗。 治疗时,病猪创口排出的水肿液、坏死组织及废弃物应消毒和烧毁。使用过的治疗工具应彻底消毒;病猪污染的猪舍和场地,可用2%氢氧化钠溶液或1%漂白粉溶液等消毒药液消毒;粪便、剩余的饲料及死亡尸体应焚烧或加入消毒药液后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