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猪打了疫苗还得病?
-----
一、免疫失败的主要表现 临床上免疫失败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疫苗接种动物后仍发生相应的疾病。如给猪群注射猪瘟疫苗后,其猪群中还有猪只发生猪瘟病。 2、注射接种后动物不发生相应疾病死亡,也不表现临床症状,但体内检测不到抗体或抗体效价低而达不到理想的防病效果。 3、动物接种后虽不发生相应的疾病,但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使其发生混合感染的疾病增多。 4、群体接种疫苗后虽未发生明显的疾病,但引起群体生产性能降低。如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猪群生长缓慢等现象。 5、隐性感染、持续感染和带毒动物及垂直感染现象。 二、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 (一)疫苗质量因素 1、疫苗被污染。 按疫苗生产规程,制苗用的动物必须是SPF动物,但在生产实践中,有些厂家往往为了追求利润不使用SPF动物,这样就易造成动物对疫苗的污染。 2、疫苗质量达不到规定效价。 目前,市场上猪用疫苗种类很多,有国外的、国内的;有单价的、多联的;有灭活的、弱毒的、品种很多,疫苗的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异。个别疫苗生产厂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制造的疫苗病毒价偏低,而造成免疫失败。 3、是疫苗种毒免疫原性较差。 制造疫苗的毒株驯化不良或选择不当,其免疫原性差,用这样的疫苗免疫注射后机体所产生的抗体偏低,而达不到理想的防病效果。 4、保护剂、冻干剂、佐剂的差异。 在生产弱毒冻干苗时需要使用冻干保护剂,生产灭活苗和某些细菌苗时需要使用佐剂,使用的这些保护剂及冻干剂和佐剂的品种及质量的不同,所生产地疫苗的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异。 5、疫苗使用、管理不当。 疫苗在运输、保管及使用过程中没按要求在冷链下进行,疫苗失效,给畜禽接种的是无效疫苗。 6、疫苗选择不当。 有些血清型较多的传染病,如大肠杆菌病、
口蹄疫等,没有选用与本地流行毒株相对应的血清型,造成免疫失败。 7、疫苗间干扰作用。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抗原同时接种时,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抗体应答显着降低,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 (二)易感动物机体状况因素 1、遗传因素 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有无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动物品种繁多,免疫应答各有差异,即使同一品种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疫苗的免疫反应强弱也不一致。有的动物甚至有先天性免疫缺陷,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2、母源抗体干扰 由于猪免疫应答差异,造成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即使同一猪群不同个体之间母源抗体程度也不一致,母源抗体干扰疫苗在体内的复制,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3、营养因素 维生素及许多其它养分都对猪免疫力有显着影响。养分缺乏,特别是缺乏
维生素A、D、B、E和多种微量元素及全价蛋白时能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免疫反应明显受到抑制。 4、在疫病的潜伏接种 在疫病的潜伏接种相应疫苗不但易造成免疫失败,还促使其发病及提高病死率。 5、野毒早期感染或强毒株感染 猪体接种疫苗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期,一旦有野毒入侵或机体尚未完全产生抗体之前感染强毒,就导致疾病的发生,造成免疫失败。 6、免疫抑制性疾病 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等能损害猪的免疫器官,从而导致免疫抑制,造成免疫系统的破坏和抑制,从而影响其它传染病的免疫。猪群发病期间接种疫苗,还可能发生严重的反应,甚至引起死亡。 (三)免疫操作因素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对动物进行疫病免疫后,或新生仔畜吮乳后,其体内的免疫抗体的消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其首免、二免、再免的时机,免疫次数的太多、太少或间隔时间太长、太短,都会造成免疫失败。 2、乱用药物 使用弱毒活疫(菌)苗前后几天,对畜禽进行喷雾消毒和饮
水消毒;或使用抗菌药物,杀灭或抑制了疫(菌)苗的活性,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另外,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不当,也可造成免疫失败。 3、免疫操作不当 肌注免疫时,出现“飞针”,疫苗根本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出,造成疫苗注射量不足。 4、免疫途径不正确 如用正(副)粘病毒毒株生产的疫苗接种时滴鼻效果最好,其次是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有的将口服苗用作注射,将应该注射的做了口服,都会造成免疫失败。 5、
器械、衣物和用具消毒不严格 免疫接种时不按要求消毒注射器、针头、刺种针及饮水器等,使免疫接种成了带毒传播,反而引发疫病流行。 6、疫苗稀释剂存在问题 疫苗稀释剂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而将杂质带进疫苗;随疫苗提供的稀释剂存在质量问题;饮水免疫的,饮水器未消毒、清洗,或饮水器中含
消毒药等都会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 (四)管理因素 1、饲养管理不科学。 有的饲养场只求多养、多获利,而未能考虑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畜禽数量超负荷,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应激频繁,使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造成免疫失败。 2、环境污染。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畜禽养殖数量猛增,饲养形式大多数属于高密度开放式饲养,包括密集式专业养鸡村、养猪村等,对疾病没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消毒制度不严格,死鸡、死猪、死狗到处乱扔,更有甚者把病畜卖出,污染了畜禽舍内外环境,致使家畜禽在污染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环境里生活,因此,即使有良好的免疫程序,也很容易感染发病,造成免疫失败。 3、饲料质量问题。 某些混合料或添加剂厂家为了追求利润,不按质量标准配制,不是营养不全,就是变质发霉、盐分过量。研究证明,机体维生素缺乏,蛋白质、微量元素缺乏等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五)应激反应 各种应激反应都会干扰免疫应答,如惊吓、注射、保定,光线过强、舍温过高、湿度过大,过敏反应等应激,都会影响免疫的效果。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注射、保定等刺激性应激因素的影响下,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显着损伤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增加免疫球蛋白的分解代谢。所以,当动物处于应激反应敏感期时接种疫苗,就会减弱其免疫能力。 四、预防免疫失败的主要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增加营养,添加专利产品“生命素”,提高动物的体质,增强动物抗病能力。“生命素”可解除亚健康,清除自由基,增强畜禽抗感染能力。可预防猪瘟、仔猪圆环病毒、蓝耳病等各种病毒病发生,适用于畜禽的定期保健;“生命素”抗应激和协同作用好,配合疫苗联用可增强疫苗的血清抗体效价,提高免疫效果;“生命素”配合药物治疗即有协同作用,又可减少药物对畜禽机体本身的二次伤害,综合提高治疗效果,显着降低死淘率,缩短治疗周期;“生命素”保肝解毒,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病后健康恢复,迅速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对母猪病后再次发情以及猪病后促进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生命素”能增加机体器官代谢功能,对母猪和奶牛产后恢复体能和预防
便秘,提高产奶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严格控制疾病的传染源,严防病原的入侵,从防控疫病的源头抓起。 3、重视动物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改善动物生态环境。加强检疫、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传染病的水平传播。 4、结合本地区的疫情和本饲养场的病史,注意所选择疫(菌)苗毒株的血清型,亚型或株型与本地、本场所流行的毒株的一致性,制定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同时根据疫苗的性质和质量,正确地选择疫苗种类。根据免疫监测结果及突发疾病的性质,及时对免疫程序作出必要的修改和补充等。 5、加强免疫前检测工作,及时注意发现和淘汰带毒动物及隐性感染动物。特别注意能经胎盘或卵垂直传播的疾病和能生产免疫抑制的疾病,并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 6、考虑免疫途径,根据疾病的性质、疫苗的特点,采用合理、有效的免疫接种途径。充分认识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或协同作用,对接种时间作出科学安排。注意疫苗的使用剂量一定要足,但不可过大,同时注意疫苗稀释量的确定。 7、对器械、衣物和用具等要严格消毒:特别是免疫接种时要按要求消毒注射器、针头、刺种针及饮水器等。 8、采用正确的免疫操作方法,保证免疫质量:疫苗接种操作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注射剂量要反复校正,使误差小于0.01mL,针头不能太粗,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 9、对难以控制的传染病,应考虑灭活苗和活疫苗同时使用,并了解活苗和灭活苗的优缺点及相互关系,合理搭配使用。 10、按规定,使用弱毒活疫(菌)苗前后几天,不能对畜禽进行喷雾消毒和饮水消毒;使用弱毒活疫(菌)苗前后一段时间,不能使用抗菌药物,以免杀灭弱毒活疫(菌)苗;免疫接种时,最好不同时应用某些抗菌药物,以免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总之,药物的科学使用也是避免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防止免疫失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指望只做好某一项工作就可避免出现免疫失败。只有做好动物疾病的综合防控,才能有效地防止免疫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