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综合辅导
临床资料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鸡 > 鸡病防治 > 正文
鸡病治疗方法方法:鸡坏死性肠炎诊断及预防诊断治疗
鸡病防治 更新:2018/1/31 字体:
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排出红褐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样稀粪,病死鸡以小肠后段黏膜坏死为特征。

  一、病原

  鸡坏死性肠炎的病原是C型魏氏梭菌,而直接致病因素是由魏氏梭菌所产生的毒素。魏氏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如水、土壤、饲料以及动物的肠道内都含本菌。魏氏梭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两端粗大钝圆,能产生荚膜。在厌氧条件下,能在鲜血琼脂平板上形成大而圆的菌落,并有溶血。该菌无鞭毛,不能运动。

  二、流行特点

  多种动物都可感染本病。在禽类中仅有鸡能自然感染。常发生于2-12周龄的鸡,但3-6个月的鸡也有发生。传播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摄入致病菌。当饲养管理不当、肠道机能降低、病原体及其肠毒素对肠黏膜造成损伤时可诱发该病。一些学者认为球虫感染是使魏氏梭菌感染和发病的主要原因。本病一般在潮湿温暖的4-9月份易发。受污染的尘埃、污物、垫料、饲喂的变质动物蛋白质都是本病的传染源。

  三、临床症状

  以突然发病、急性死亡为特征。有的病雏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两眼闭合,食欲减退或废绝,贫血,排红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样粪便,有的粪便混有血液和肠黏膜组织。多数病雏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疾病在鸡群中持续5-10天,死亡率2%-50%。慢性病鸡生长发育受阻,排灰色稀粪,最后衰竭而死,耐过鸡多发育不良,肛门周围常被粪便污染。

  四、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小肠,尤其是空肠和回肠。可见小肠有严重的弥漫性黏膜坏死。表现为肠管肿大,肠腔内充满气体,肠壁充血、出血或因附着黄褐色伪膜而肥厚、脆弱。剥去伪膜可见肠黏膜由卡他性炎到坏死性炎的各阶段变化。肠内容物少而呈白色、黄白色或灰色,有的呈血样、黑红色www.med126.com/shouyi/yang/news/并有恶臭味。肠内有陈旧血样内容物。慢性病例多在肠黏膜形成伪膜。

  五、诊断

  根据2-12周龄鸡易发生,发病急、死亡快,剖检见小肠后段膨胀、易碎,含有棕色、恶臭液体,肠黏膜上覆盖淡棕色白喉样伪膜等特点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依靠实验室检查。

  类症鉴别:在诊断上应与溃疡性肠炎和球虫病的区别。鸡坏死性肠炎在临床症状上与溃疡性肠炎有相似之处,但溃疡性肠炎病例的肠黏膜无出血现象,有数量不等的溃疡斑,上有大小不等的黄白坏死区,而坏死性肠炎病例的盲肠和肝脏一般无明显病变。球虫病与坏死性肠炎也有相似之处,但球虫病以肠黏膜严重出血为特征,镜检可见球虫卵囊。

  六、防治措施

  (一)预防预防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卫生和消毒工作,保管好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防止有害菌污染。也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二)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

  1.青霉素雏鸡每只每次2 000国际单位,成鸡每只每次2万-3万国际单位,混料或饮水,每日2次,连用3-5天。

  2.杆菌肽雏鸡每只每次0.7-0.6毫克,青年鸡3.6-7.2毫克,成年鸡7.2毫克,拌料,每日2-3次,连用5天。

  3.红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15毫克,分两次内服;或拌料,每千克饲料加0.2-0.3克,连用5天。

  4.林可霉素拌料,每千克体重15-30毫克,每日1次,连用3-5天。 
 

相关文章
 2017年执业兽医考试题库最新版下载(全科/水
 2017年全科执业兽医考试大纲-动物解剖学
 执业兽医考试题库软件介绍
 2017年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时间及考试方式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网络课程培训班火热招生中
 中国兽医网执业兽医资格申请入口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校课程
考试题库
在线客服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