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臀上皮神经嵌压征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superior gluteal nerve wedge press syndrome
拚音 TUNSHANGPISHENJINGKANYAZHENG
别名 中医:慢性腰痛,筋出槽,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周围神经及神经节疾病,骨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臀上皮神经受到病理性压迫而引起的症候群称为臀上皮神经嵌压征。 臀上皮神经的组成,多数认为由腰1-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构成。胸11-12和腰4-5的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并不参与其组成。臀上皮神经从起始到终止,大部走行在软组织中。在腰神经穿出椎间孔处(即分为前后两支处起),将其行走过程分为四段,在四段中有六个固定点。第一段从椎间孔发出后穿骨纤维孔"出孔点"再沿肋骨或横突的背面和上面走行称"骨表段",在横突上被纤维束固定,称"横突点"。这段行程较短,由里向外。第二段走行于骶棘肌内称为"肌内段",向下向外,并与第一段成钝角。将进入骶棘肌处称为"入肌点"。第三段走行于腰背筋膜浅层深面,称为"筋膜下段",向下向内走行,与第二段也构成钝角,在走出骶棘肌处为"出肌点"。第四段为走出深筋膜并穿行于皮下浅筋膜层,称"出筋膜点",皮下段要跨越髂嵴进入臀部,又称"入臀点"。臀上皮神经的走行中要经过上述六个点,临床上对臀上皮神经的定位和治疗,可从这六个点找寻诊断和处理部位。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常由腰肌扭伤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治疗腰肌慢性积累性损伤而引起。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臀上皮神经与髂嵴在入臀点处紧密接近,并有骨纤维性管所固定,神经由此孔道穿过,该孔道对神经起保护作用,以免遭受挤压。但该孔道因病理情况而致缩窄时,也能导致压迫神经而出现臀部疼痛。臀上皮神经在进入臀部后仍在浅筋膜中走行,向下可达到腘窝平面之上,故有的病人口诉述疼痛窜至腘窝。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腰肌扭伤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或治疗不当使损伤的软组织未得到充分修复,肌肉筋膜粘连、水肿,压迫臀上皮神经而出现腰痛。长期从事腰部持力或弯腰活动工作以及长期的腰部姿势不良,引起慢性肌筋膜撕裂伤,瘀血凝滞不通则痛。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结合腰部的症状,体征及与腰背筋膜炎进行鉴别,常可以作出诊断。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腰臀痛,尤其是臀部的疼痛,疼痛为持续性。
2.有固定压痛点,与‘西医病名定义’栏中所述六个固定点即"出孔点"、"横突点"、"入肌点"、"出肌点"、"出筋膜点"、"入臀点"基本符合。
3.有些患者臀部可触及"痛性筋束"。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腰背筋膜炎进行鉴别,腰背筋膜炎大多有受凉、受湿或过度劳累等病史。其主要症状为腰痛和臀痛或二者同时存在,压痛点常较显著,而臀上皮神经嵌压征的压痛点常为六个点,但有一部分臀上皮神经痛的病人常常是腰背筋膜炎的结果。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
1.局部封闭:用醋酸强的松龙25mg加1%普鲁卡因2~5ml进行痛点封闭,一周一次连续3~5次。
2.理疗:红外线、超短波、电疗、热疗等治疗。
二、手术疗法:对顽固性疼痛者作臀上皮神经松解术。
中医治疗 一、手法治疗:详见‘推拿按摩’栏。
二、药物治疗:
(一)内治法:
1.瘀滞型: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地龙散加杜仲川断、寄生、狗脊之类。
2.风寒湿型:宜祛风散寒,宣痹除湿,温经通络,方用羌活胜湿汤或独活寄生汤加减。
(二)外治法外贴伤科膏药、伤湿止痛膏狗皮膏
中药
针灸 针刺阿是穴、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等穴,配合艾灸、火罐等。
推拿按摩 点阿是穴,或在臀上皮神经处采用捋顺、弹拨,镇定手法,间隔1~2日1次,6次为一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破瘀丹(《辨证录》卷五。)
 肾气亏虚-阳虚证
 转帖:对质疑中医的大吼一声:不科学,又怎
 太阳中风
 黄雌鸡粥(《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食医心
 枇杷叶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