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颅裂与脑膜膨出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ranioschisis and meningocele
拚音 LULIEYUNAOMOPENGCHU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先天性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颅裂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表现为颅骨闭合不全,常为颅底或颅盖部正中线上骨的局部缺损,颅内组织经缺口膨出,形成包块。颅裂的成因与胚胎期中胚叶的局部发育停滞有关,常与神经管闭合障碍同时出现。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颅裂分隐性和显性两类,隐性颅裂仅是简单的颅骨缺损,无颅内容物突出,显性颅裂较常见,有颅腔内容物自颅骨缺损处呈囊样向外膨出。根据膨出的颅内容不同,可分为:①脑膜膨出(meningocele),肿物内容仅有脑膜和脑脊液。②脑膨出(encephalocele),内容物为脑实质。③脑膜脑膨出(menlngo-encephalocele〕,是脑膜膨出和脑膨出的合并型。④脑囊状膨出,脑实质和脑室一部分突出,脑膜和脑实质间无脑脊液贮留。⑤脑膜脑囊状膨出,同脑囊状膨出,但肿包内脑膜和脑实质间有脑脊液贮留。 颅裂好发于颅骨中线部位,偏于一侧者少见。在颅盖者多发生于枕部,少数见于额部、顶部或颞部。颅底部者多发生于鼻根部,少数见于眼眶、鼻腔或鼻咽腔。据统计,6500人中有一人发生颅裂。颅裂与脊柱裂之比为1: 7,比脊柱裂少见。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诊断不难。X线摄片可确定颅骨缺损大小和部位。位于鼻腔内者常需通过肿块穿刺抽吸检查,以与鼻息肉等鉴别。CT及MRI可进一步确定膨出物之内容及性质。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囊性颅裂,患儿出生时头颅部有肿物膨出,大小不一,巨大的膨出多为脑膜脑囊状膨出,其颅骨缺孔的直径可达数厘米。肿块有实质感,不透光,不能压缩,啼哭时其张力不变。肿块表面皮肤常变薄,头发稀疏,有糜烂或溃疡形成。膨出肿块较小者常为脑膜膨出,颅骨缺孔较小,最小者仅针尖大。肿块有细蒂与头皮相连,透光,可稍压缩,啼哭时肿块有张力改变。其余几种囊性颅裂膨出肿块的范围,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位于颅底部的囊性颅裂形状变异较多。位于鼻根部者两眼间距增宽,眶腔变小,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鼻腔被堵时呼吸困难,并可引起泪囊炎;从眼眶后方膨出者,则使病侧眶腔扩大,眼球突出;从筛板向鼻腔膨出者,形状类似鼻息肉;膨出于旱咽腔者可引起呼吸、吞咽困难。症状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颅骨缺孔及膨出内容物的大小。发生于颅盖部的脑膜脑囊状膨出,常有肢体瘫痪、挛缩或抽搐等神经损害征象。单纯脑膜膨出则无颅神经症状,患儿日后智能发育可完全正常。位于颅底部者,除压迫局部结构并影响其功能外,常伴有相应的颅神经症状。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囊性颅裂一旦破裂,可引起颅内感染,从整形的意义上,也需早期手术切除。颅盖的脑膜膨出可围绕肿块茎部,做椭圆形皮切口,直达骨膜,分离和结扎肿块茎部,茎宽的可切除部分囊肿壁后可将硬膜重叠缝合。骨缺损一般不需修补。颅底脑膜膨出可待年龄稍大时手术为宜,一般需行开颅手术修补,硬膜缺损处可用骨膜、筋膜修补.颅骨缺损小的可不予处理,大者可用有机玻璃、钽片或硅橡胶修补。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胃有灼热感,不舒服!请教!
 请问偏瘫灸哪些穴位
 吹鼻散(《圣济总录》卷七十)
 冰梅上清丸(《中国医学大辞典》)
 我的经验交流:用推腹法加揉腹可改善脾弱状
 请教“四圣心源”卷一中的三阴/三阳?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