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核黄素缺乏症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riboflavin deficiency
拚音 HEHUANGSUQUEFAZHE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代谢及营养疾病,男性生殖器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核黄素缺乏症是由于体内缺少核黄素而引起的舌炎、唇炎、口角炎、阴囊炎、外阴炎等。本节只讨论由于核黄素缺乏而引起的阴茎部位的皮损。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1)不正确的烹调方法及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核黄素缺乏。(2)纳食欠佳,或消化吸收不良,腹泻等,可以导致核黄素缺乏。(3)需要量增大。如重体力劳动者,或患有消耗性疾病的病人对于核黄素的需要量增加而造成体内核黄素的相对不足。
中医病因 (1)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平素嗜食辛辣厚味、酒类,或过劳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外泛肌肤,下注阴部而发病。,(2)阴虚内热,血虚风燥素体阴虚,或内热炽盛,日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核黄素(即维生素B2)是水溶性维生素之一,它是体内黄酶类的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体内递氢体系中的辅酶,当黄酶缺乏时,则影响细胞氧化作用,因而发生代谢障碍,表现在皮肤上则为外阴炎等。
中医病机 湿热之邪外泛肌肤,下注阴部而出现阴茎处红斑、丘疹甚则肿胀、糜烂;阴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致皮肤干燥、脱屑等。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分清虚实本病虚实挟杂,脾胃虚弱或素体阴虚为本虚;而湿热之邪下注为标实。
2.明辨病位本病外发于阴茎皮肤,内与肝、脾、肾等相关。
3.细审寒热本病以热邪致病为主。
4.了解三因脾胃虚弱,湿浊内停、阴虚内热或肝胆湿热与机体的内在因素相关;而饮食不调属人为因素。
5.洞察转归本病呈波动性变化,若补充维生素B??后病情即好转,遇有各种因素造成核黄素缺乏时又可发病。
(一)脾胃虚弱证
1.临床表现:阴茎皮肤出现红斑、肿胀、丘疹甚至渗出、糜烂等,伴腹泻、纳差。舌苔薄白腻,脉濡或滑。
2.证候分析:皮肤红斑、肿胀、丘疹、渗出或糜烂等皆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热内蕴,外泛肌肤所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也不能分清泄浊,故纳差、腹泻。苔白腻,脉濡或滑皆为脾虚湿浊内停之象。
(二)阴虚内热证
1.临床表现:阴茎皮肤红斑、丘疹、脱屑、或皮肤萎缩,局部灼热痛痒,伴口干思饮、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候分析:肌肤不得阴血之濡养,故阴茎皮肤脱屑或萎缩;阴虚内热,热邪搏结于肌肤,故发红斑、丘疹等;局部灼热痛痒为阴虚内热,血虚风燥之象;口干思饮、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皆因体内阴液不足,内热较盛而致。
(三)湿热下注证
1.临床表现:阴茎皮肤以水肿、渗出、糜烂为主,伴口干口苦不欲饮,心烦、纳差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证候分析:湿热内蕴且下注于阴部,故局部水肿、渗出、糜烂,口干口苦、心烦为热盛之象,不欲饮水、纳差为湿浊内停所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征。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症状:局部皮肤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疼痛。
2.体征:皮损见于阴茎部及阴囊部,呈蚕豆到核大小的淡红色斑片,上覆灰白色发亮的鳞屑,边缘较为明显,皮肤可肿胀或脱屑;或呈散在或群集的黄豆大小的丘疹,上面有粘着性的灰色鳞屑,融合成片时,鳞屑较厚。病情重者可以发现皮肤有广泛的裂隙,出现对称性的红斑和萎缩,这是本病的一个特征。局部还可以见到渗出、糜烂、脓疱、结痂(有时结棕黑色的痂皮)。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1)血维生素B2水平降低(正常值15mg/dl~60mg/dl)。(2)24小时尿排泄维生素B2减少(正常按每克肌酊计算在30mg以上)。(3)局部组织病理显示,阴茎皮损处表皮显著角化,颗粒层减少或消失,严重时基底层色素减少或消失。真皮毛细血管扩张。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阴茎湿疹相鉴别。本病发病多呈波动性,多见于集体生活中的青壮年,或有调换地区突然改变饮食的病史及其他维生素B??缺乏史,有时同单位中多人同时发病,再结合局部皮损特点、实验室检查等可以确定为本病,且用核黄素或维生素B族试验治疗有效,可以帮助诊断本病。湿疹是与变态反应有关的一种皮肤病,机体的过敏性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皮肤损害呈多形性。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本病有自限性,随着饮食的调节多于1个月内痊愈,预后良好。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西药治疗
1.核黄素每日40mg~50mg,分3~4次服。连续服用2周~4周或服至皮损好转为止。
2.适当补充维生素B1、B6,或复合维生素B及维生素C等,因为维生素缺乏性疾病常是多种成分的缺少所致。
3.酵母片,每次3g,每日3次。
(二)药物外治
1.5%硫磺煤焦油软膏外搽。
2.黄柏霜外搽。
3.锡类散、养阴生肌散等外用对于局部渗出、糜烂者较适宜。
中医治疗 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分别以健脾益气、滋阴津热、或清热燥湿之法调之。
辨证论治:本病可以采取辨证分型的方法调治。
(一)脾胃虚弱证
治法健脾和胃,清热燥湿。方药六君子汤合二妙散加减。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和胃;陈皮半夏幢脾化湿;苍术、黄柏清热燥湿。可酌加山药、白扁豆等加强健脾利湿之功;或陈麸皮(包)、谷芽等健脾和胃;渗出明显者加苦参土茯苓白藓皮地肤子等清热燥湿解毒。
(二)阴虚内热证
治法滋阴润燥,养血祛风。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方中熟地滋补肾阴,山药补脾固肾,山萸肉滋补肝肾,泽泻淡渗泄浊,茯苓健脾利湿,丹皮清肝降火,知母、黄柏滋阴清热。诸药合用滋养肝肾之阴,并能清热,阴血得充,肌肤得养。
(三)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利下焦湿热。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勤剪指甲,避免过度搔抓。(2)局部保持清洁。
康复
预防 (1)摄入足量富含核黄素的食物,如豆类、绿叶蔬菜、动物内脏、瘦肉、奶类等;采用科学的烹调方法。(2)积极治疗消化不良、腹泻等病,加强胃肠道的吸收功能。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桑枝煎(《外台》卷十四引《张文仲方》。)
 肾病 尿血 求救
 桂枝之升降
 代妹问诊
 急慢惊风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
 肝失条达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