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glaucoma after iridocyclitis |
拚音 | HONGMOJIEZHUANGTIYANHOUQINGGUANGY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眼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因为虹膜睫状体炎或其并发症,破坏了房水的正常循环途径而致眼压升高的一组青光眼,统称为虹膜睫状体炎后青光眼。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较常见的虹膜睫状体炎后青光眼是闭角型的,这往往先有广泛的虹膜后粘连,使房水自后房流至前房的途径中,在瞳孔领处被阻断。被积滞在后房中的房水不断推顶虹膜,形成虹膜膨隆终于使中周边部前房极度变浅或完全消失,房角关闭、粘连,导致眼压升高。长期反覆发作的慢性虹膜睫状体炎可使小梁组织直接遭受炎症的破坏而发生变性,尽管房角仍然开放,或虽可见到散在局限性前粘连,但不足以解释眼压升高,往往提示小梁结构本身已遭损害。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虹膜睫状体炎后的继发性青光眼一般较易识别,因虹膜膨隆导致的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常有明显的虹膜炎后遗变化,除眼压极度升高时有睫状充血,角膜水肿等体征外,角膜后往往有陈旧的角膜后沉淀物(KP)残骸或色素沉着,虹膜萎缩纹理不清甚或出现新生血管,表示炎症对组织的破坏及修补反应。瞳孔后粘连是导致虹膜膨隆,房水循环障碍而引起青光眼的直接原因。在粘连的瞳孔领内可能伴有纤维膜或纤维血管膜的形成,严重时可把晶状体完全覆盖,晶状体混浊也很常见,前房角检查常因中周部前房消失而变为不可能,如虹膜与角膜接触太久或已有粘连,则可产生角膜基质混浊或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经常为角膜上皮反覆脱落而遭受极大的痛苦。因小梁结构破坏而引起的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虹膜的改变比较轻微,有时可见炎性肉芽节结,虹膜后粘连不一定存在,房角偶可见局限性粘连,但仍大部开放,这种粘连多以下方为著,可能与位于前房角处的炎性渗出或较大KP,大多位于下方有关。污浊的色素沉着也较常见,两侧及下方为多,有时还可见到房角小梁上有新生血管。在房角镜检查时偶而可见血液从Schlemm管内透过小梁渗入前房,像一条红线缓缓垂下,在伴有睫状体扁平部炎症时,还可在眼底的周边部锯齿缘附近及其相邻近的玻璃体内见到乳白色浓密的渗出物或混浊悬浮物,也多集中在下方。这种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水平不如闭角型来得高,但有较大波动,视功能损害的程度相对较轻,进展也较缓慢。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虹膜睫状体炎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对闭角型者以手术为主,以往对虹膜膨隆采用贯穿手术,实际上是难以见效的。因为虹膜一旦与前房角接触就很快发生粘连,虹膜贯穿后,即使能暂时造成一条房水进入前房的通路,虹膜稍变平伏,但仍不能解除房角的粘连,贯穿孔常很快重行堵塞,虹膜膨隆现象又复出现。除非虹膜膨隆存在的时间极短,患眼又处于十分安静的情况下,估计不致有广泛的房角粘连时,单纯的虹膜贯穿术或切除术可能有效。 滤过手术是唯一可取的选择,但术后可能激起炎症再度活动,不易建立有效的滤过泡,因而术前后辅以适当的皮质类固醇治疗,诚属必要。对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则宜先行药物治疗,O.5%噻吗洛尔或1%左旋肾上腺素是首选药物,缩瞳剂可能诱发炎症活动,一般不用,如有残余慢性炎症时还应加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失败时,滤过性手术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措施了。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