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眼睑外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ectropion
拚音 YANJIANWAIFAN
别名 疤痕性睑外翻,麻痹性睑外翻,中医:睥翻粘睑,废翻粘睑,风牵出睑,眼皮翻出,皮翻粘睑,风吹出睑,地倾,残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眼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睑外翻是一种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的异常状态。外翻程度不同,症状也有差异。轻者仅睑缘后唇离开眼球,但由于破坏了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毛细管作用而导致泪溢;重者则睑缘外翻,暴露部分球结膜,使之变得干燥,继而充血、肥厚、呈角化现象。泪点外翻,则泪溢加重,下睑皮肤由于泪液浸渍潮湿而形成湿疹。同时由于习惯的向下揩试眼泪动作,促使外翻加重。高度眼睑外翻时,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角膜不能被其遮盖湿润,角膜上皮干燥脱落,形成暴露性角膜炎。睑外翻病因较多,根据其病因归纳为下列四种,进行分类阐述。
中医释名 以眼睑外翻,粘于睑外皮肤,难以复转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以胞睑外翻,不能回复原位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类疾病。
西医病因 麻痹性睑外翻,常由面神经麻痹引起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属胞睑疾病,胞睑内应脾胃,故本病的形成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若恣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外感风邪或引动肝风,风痰湿热上攻胞睑,或椒疮失治、胞睑外伤气滞血瘀,风牵睑出发为本病。睥翻粘脸是因胞睑瘢痕收缩牵引所致。风牵出睑是因风邪侵袭,或脾胃积热,复感风邪所致。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初期,眼感干涩不适,流泪不爽。胞睑向外翻转贴于外睑之上,如舌敌唇状,致使胞睑不能完全闭合,白睛,黑睛不同程度暴露,日久白睛干燥发红,粗糙增厚。甚者黑睛干燥混浊,生翳溃陷,严重危害视力。
1.脾胃湿热复感风邪
证候:下胞睑外翻,睑内红赤,白睛干燥,眵泪俱多。全身可有胸闷脘痞,食少倦怠,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析:①辨证:以下胞睑外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辩证要点。②病机:胞睑内应脾胃,脾。胃湿热上蒸,气血瘀滞,复感风邪,风牵睑出,故睑皮外翻。湿热蕴脾,阻滞气机,脾失健运,故胸脘痞闷,食少倦怠,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为湿热内盛之征。
治法:清热疏风,健脾除湿。
方药:除湿汤或黄芪汤加减。除湿汤:滑石25g,车前子12g,薏苡仁、干地黄各30g,茯苓15g,白鲜皮苦参连翘银花各12g,荆芥防风各10g,甘草6g。若痒甚加生地赤芍丹皮。若湿烂甚加白芷地肤子。黄芪汤:黄芪、茺蔚子各60g,防风45g,地骨皮、茯苓、川大黄人参黄芩各30g,甘草15g。若聛翻粘睑,可加羌活木瓜胜湿通络,赤芍、丹参活血化瘀。
2.肝风内动
证候:胞睑外翻,突然发生。久则白睛干燥发红,黑睛混浊生翳,泪出汪汪。常伴有手足不利,步态不稳,口眼歪斜,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析:①辨证:以睑皮翻出,手足不利,口眼歪斜,舌红苔薄黄,脉弦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风内动,挟痰阻络,外急内弛,风牵睑出。阻于肢体、口面故见手足不利、口眼歪斜。舌红苔薄黄,脉弦细,皆为肝风内动之征。
治法:驱风通络解痉。
方药:排风散加减。天麻桔梗、防风各60g,乌梢蛇五味子细辛、赤芍、干蝎各30g。上为细未,每服3~4.5g,食后,米饮调下。可加当归郁金川芎行气活血以助通络。
另外,因疤痕收缩引起的睑外翻,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西医诊断标准 1.睑缘外卷,致使睑结膜暴露、干燥、充血、粗糙、肥厚;严重者伴有睑裂闭合不全,角膜下部暴露、干燥、混浊甚至溃疡形成。
2.下睑外翻,波及泪点,可致溢泪。
3.烧伤、创伤、化学伤、眶骨髓炎等引起眼睑瘢痕收缩,称瘢痕性睑外翻。
4.眼眶内容物充盈,眼球突出,小儿眼轮匝肌痉挛等可致痉挛性睑外翻。
5.面神经麻痹引起麻痹性睑外翻。
6.老年眼睑皮肤松弛及眼轮匝肌功能减弱引起老年性睑外翻。
凡具备第1~2项兼第3~6项之一即可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瘢痕性睑外翻:临床较常见,可发生于上睑或下睑,常因热烧伤化学烧伤、机械性睑外伤或眶骨膜炎或骨髓炎侵入皮下组织,形成皮肤瘢痕,而导致眼睑外翻,尤其在大面积烧伤后,形成广泛的瘢痕,引起严重的睑外翻。
2.老年性睑外翻:仅发生于下睑,一般为双侧。老年人的皮肤、韧带和眼轮匝肌松弛,使眼睑不能贴附于眼球,加上眼睑本身的重量使之下坠,造成眼睑外翻。外翻引起的泪溢使患者经常向下拭揩泪液,更进一步加重下睑外翻。
3.痉挛性睑外翻:多发生在青年或儿童。青少年时期,眼睑皮肤紧张,富于弹性,眶内脂肪丰富使眼睑有充分的支撑,遇到眼轮匝肌痉孪时,可引起上、下眼睑同时外翻。常见于泡性结角膜炎、眼球突出、结膜水肿的患者。
4.麻痹性睑外翻:仅发生于下睑。由于第七颅神经麻痹,眼轮匝肌收缩功能消失,下睑不能负担其自身重量而形成睑外翻。应与其他类型的睑外翻相鉴别。此外,尚有先天性睑外翻,此种患者多见于上睑,属遗传病,遗传类型尚不清楚。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本病应与风牵出睑相鉴别:二者均有眼睑外翻,但风牵出睑多限于下睑,且无瘢痕;而本病多因胞睑自病,是瘢痕收缩而成,上下眼睑均可发生。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睑位置恢复正常。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瘫痕性睑外翻:手术治疗的原则为增加眼睑前层的垂直长度,消除眼睑在垂直方向的牵引力量。常用的手术方法:轻度的瘢痕性睑外翻采用水平缩短和皮片移位术;中度或重度睑外翻则采用睑外翻全层植皮术。
2.老年性睑外翻:首先嘱患者拭泪时由下向上擦拭。轻者可行下泪小点切开术,或于泪点后外方的睑结膜处作两排电烙凝固点,也可在泪点下行睑板一结膜切除术。重者可行外眦水平缩短术、“Z”形皮瓣矫正术及“V”,“X”改形术。
3.痉芋性睑外翻:应先治疗原发病,治疗结膜炎症,消除结膜水肿,酌情行sne11en缝线矫正术。
4.麻痹性睑外翻:首先确定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加以治疗。面瘫如能治愈,外翻立即好转。局部涂以大量抗生素眼膏、素高捷疗眼膏,重者可作睑缘缝合术,以保护角膜。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脾胃湿热复感风邪
治法:清热疏风,健脾除湿。
方药:除湿汤或黄芪汤加减。除湿汤:滑石25g,车前子12g,薏苡仁干地黄各30g,茯苓15g,白鲜皮、苦参、连翘、银花各12g,荆芥、防风各10g,甘草6g。若痒甚加生地、赤芍、丹皮。若湿烂甚加白芷、地肤子。黄芪汤:黄芪、茺蔚子各60g,防风45g,地骨皮、茯苓、川大黄、人参、黄芩各30g,甘草15g。若聛翻粘睑,可加羌活、木瓜胜湿通络,赤芍、丹参活血化瘀。
2.肝风内动
治法:驱风通络解痉。
方药:排风散加减。天麻、桔梗、防风各60g,乌梢蛇、五味子、细辛、赤芍、干蝎各30g。上为细未,每服3~4.5g,食后,米饮调下。可加当归、郁金、川芎行气活血以助通络。
(二)其他疗法:
1.外涂疗法:白蔹膏:白蔹、白及、白芷、石决明牛蒡子各等分为未,用牛脂熬,将未入内,同熬成膏。早晚以膏搽于胞睑,屡用有效。
2.滴眼疗法:眼垫封盖患眼,滴黄芩甙眼药水及穿心莲眼膏。
3.外洗疗法:三物化坚散:大青盐6g,白矾9g,艾叶4.5g。水煎取汁,外洗患眼,每日2次。
4.另外,因疤痕收缩引起的睑外翻,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中药
针灸 体针疗法:刺睛明、攒竹、承位、太阳、瞳子髎、合谷、足三里等穴,1次/日,留针30分钟,10次为1疗程。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病用针药难以奏效,唯有用手术治疗,可行眼睑成形手术,彻底切除瘢痕组织并行植皮。轻症病例暂不需手术者,应用黄芩甙眼药水及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睡前涂穿心莲眼膏(含穿心莲)及抗生素眼药膏。凡睑外翻伴有睑闭合不全者,在手术矫正之前,临睡前必须涂以眼药膏,并用眼垫敷盖,以保护黑睛。


2.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B1等药物。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睥翻粘睑之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曰:乃睥翻转贴在外睑之上。如舌舐唇之状,乃气滞血涌于内,皮急系吊于外,故不能复转。
风牵出睑之病名首见于《银海精微》。又称风牵睑出、风吹出睑、地倾等。
《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云“风牵睑出睑皮翻,胞睑俱红眵泪涟,胃经积热肝风盛,劆洗去瘀病可痊。”《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亦云“风牵出睑者,脾胃受风,壅毒在胞睑……此症一年半载易治,若年久肉坚难治。”
相关文章
 身痛(七十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坛友们有成功的
 加味消毒饮(《张氏医通》卷十五)
 文蛤散(《青囊秘传》)
 关格候
 四顺饮(《症因脉治》卷四)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