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传染性红斑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infectious erythema
拚音 CHUANRANXINGHONGBAN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传染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是可能由病毒引起的红斑样皮肤损害。损害多仅见于面部,为略带水肿的大片红斑,对称分布于双面颊部,其次是眉间、前额与下颌部,鼻部不累及。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可能是由病毒引起。
中医病因
季节 多见于冬春季,具流行性。
地区
人群 患者大多为2-10岁儿童,在大流行时成年人亦可罹患。
强度与传播 多见于冬春季,具流行性。患者大多为2-10岁儿童,在大流行时成年人亦可罹患。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潜伏期约5-14d。
病史
症状
体征 损害大多仅见于面部,为略带水肿的大片红斑,对称分布于双面颊部,其次是眉间、前额与下颌部,而鼻部则照例不累及。有时面下部边缘为一条颜色鲜明的红线,其内为一狭窄的正常皮肤带,再向内侧为颜色较淡而不均匀的大片红斑。少数病例,继面部损害出现之后2-4d,四肢可出现多环性、轮形或花纹样红斑,可从手蔓延至肩,或从足至臀,以屈侧最为鲜明。在气温低时红斑若隐若现,高时则很鲜明。仅偶有微痒和烧灼感,间有低热,白细胞早期略有升高,而淋巴细胞比例下降,晚期则嗜酸粒细胞比例上升。病程约为7-10d,愈后不留痕迹或暂留网状色素沉着。患病后似有免疫力,两次发疹者约占10%。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在诊断上应与丹毒猩红热接触性皮炎等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由于病程有自限性,主观症状轻微,一般不须治疗,必要时可外搽炉甘石洗剂等。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雉脑膏(《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细读《伤寒杂病论》原序,看看如何才能够学
 加味虎潜丸(《张氏医通》卷十六)
 急提盆散(《阴证略例》。)
 难经
 如圣散(《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