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水轮气虚血瘀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of water orbiculus
拚音 SHUILUNQIXUXUEYU
别名 中医:暴,青盲,西医: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血栓,视网膜脱离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是眼科常见病,多由脾虚不运,元阳不充,生化不足,或久病不愈,病后失养,或外伤后气血俱亏所致的气虚血瘀证。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是眼科常见病,多由脾虚不运,元阳不充,生化不足,或久病不愈,病后失养,或外伤后气血俱亏所致的气虚血瘀证。或因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因摄无权,致血溢脉外。证属标实本虑,标实为血瘀,本虚为脾气虚弱,元气不足。病位以脾为主。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视力逐渐昏暗或盲而不见,视物变形,或视直为曲,视大为小。或眼如针刺痛,眼圈青紫。全身伴有神疲乏力,语音低微,体虚自汗,胸部满闷。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虚细无力或涩。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养血通络。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四物汤加减:桃仁10克、红花1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赤白芍各10克、当归尾10克、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黄精20克、荆芥炭10克、川军炭6克。本方适用于元气虚弱,统摄失权之气虚血瘀证。
(2)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克、川芎10克、赤白芍各10克,当归10克、地龙10
克、红花10克、青皮8克、茯苓10克、扁豆10克、山药10克,本方适用于气虚不运,因滞致瘀之气虚血瘀证。
(3)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扁豆10克、陈皮10克、山
药10克、桔梗10克、砂仁6克、前仁10克、当归尾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本方适用于脾气虚弱,血流受阻而瘀者。
(4)平胃散除风益损汤加减:苍术10克、陈皮10克;炙草10克、川朴10克、生熟
地各10克、白芷10克、当归10克、羌活10克、黄芪20克、首乌20克、升麻6克、防
风10克。本方适用于外伤或病后失调,气虚血瘀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待温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2.加减变化:
若气虚甚者,舌淡而嫩,重用益气药,基本方(1)加黄芪60克、党参30克、或用红
参10克。血虚、面色不润、舌淡基本方(2)加首乌20克、阿胶10克、桑椹子20克,瞳神内瘀血基本方(1、2)加丹皮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有血决者基本方(1)加阿胶10克、菟丝子10克、茜草根10克。
(二)饮食疗法
(1)双耳汤:黑木耳10克、白木耳10克,温水泡发,洗净,放入碗中,加入水和适量冰糖,在蒸锅中蒸1小时,早晚2次服用。
(2)枸杞汤:干枸杞200克、桂圆肉200克,水1000毫升,放入锅内蒸,待枸杞熟透
后加入少量白糖,代茶坎之,有健脾行血益气作用。
(3)桂圆参蜜膏:党参200克,沙参100克,桂园肉100克,先以适量水浸泡后,加热煮沸取汁,上药加水再煎,共取2次药汁,以小火浓缩至稠状如膏时加入蜂蜜1倍,每次1汤匙,每日早晚服2次。有养阴补气作用。
(4)猪肝绿豆粥:绿豆50克、大米100克,洗净加入适量水,煮成粥状后将切碎猪肝100克入粥,至沸加冰糖食之,有清热泻火,明日作用。
(5)玉米须汤:玉米须30克、香焦皮30克,水煎服,常饮之,清虚热,平肝作用。施治要点:
(一)本证是因气虚无力载血运行,而导致血瘀。乃虚实挟杂之证。按一般治疗原则应攻补兼施,但攻补之先后,应依病情而定,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攻为先(活血化瘀),佐以扶正。待邪势已去;则应以补为重(健脾益气),佐以活血化於。
攻与补二者不能截然划分,只攻不补,气血再伤,补而不攻,气壅血滞。
(二)气虚血瘀证,从证的演变中往往不是孤立的,与五脏之虚均有一定的联系或者共同存在,在脏有心气虚肺气虚肾气虚等。治则上相互兼顾。心气虚加首乌、炒枣仁天冬;肺气虚加阿胶、马兜铃杏仁;肾气虚加肉桂、大云、附片。至于血瘀者,有因热而瘀,因寒而瘀,因郁而瘀,因痰而瘀,因滞而瘀等。审证求因,不可偏执。
(三)血瘀证既是指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言,又指血行不杨,瘀而不化。对瘀而不化者,应予益气化瘀,或补阳还五汤,或通窍活血汤。对于已离经之血而成瘀者,按照血证的演变过程,早期应予凉血止血;中期应予活血化瘀;晚期应予益气养血法。
(四)对于血溢脉外者,多数医者喜用炭类止血药,炭类药物确实是能止血,但对气虚血瘀者则不适宜。炭性苦涩,即伤津又碍胃,非虚寒之体不用或少用。
中药
针灸 1.体针:取穴:睛明、球后、攒竹、瞳子髎。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鱼腰、风池、合谷、光明、三阴交,每次选5~6穴。每日1次。
2.耳针及头针:眼、目1、目2、神门、肾、脾,每次3~4穴,每日1次。或在头部视区部针剂,每日1次。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有机氯农药中毒
 孙序
 腹痛病诸候(凡四论)
 热爱中医自学中医的临症体会
 小柴胡汤加减治愈流感高烧—请教如何善后?
 婴儿自己睡小被子还是贴在妈妈边上睡?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