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葡萄痔(中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thrombosed hemorrhoid(TCM)
拚音 PUTAOZHI(ZHONGYI)
别名 西医:血栓性外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肛肠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血栓外痔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外痔。参见“外痔”条。
中医释名 本病是多发于肛门两侧,以肛缘突起剧烈疼痛,皮下可见青紫色圆球形硬结,触痛明显为主要表现的痔病类疾病。
西医病因 参见“外痔”条。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痔常见于成年人,男女发病率相似。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葡萄痔是因排便、负重等,使肛门小静脉破裂,瘀血凝滞,结于皮下而成。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诊断:
1.起病急骤,肛门缘皮下突起一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疼痛剧烈,坐卧不宁。
2.肿块好发于肛门缘两侧(即截石位3点、9点处)皮下,色青紫或暗紫,稍硬,边界清楚,触痛明显。
3.少数患者可发生肛缘广泛水肿,透过水肿隐约可见散在青紫色,约绿豆或粟粒大小瘀块。
本病辨证:
1.气血瘀滞肛门证:肛缘隆起肿胀,疼痛剧烈,色青紫,质硬,触痛,舌质红或有瘀斑,苔薄,脉弦略数。
2.肛门湿热证:肛缘血栓破溃,肛门灼热疼痛,坠胀不适,或有滋水,大便干结或稀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标准 参见“外痔”条。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早期在齿线以下肛管皮肤或肛缘皮下有血块,继之出现炎性水肿,疼痛较甚;水肿消退后,皮下可见暗紫色血块,触之较硬;炎症消退后,血栓结节不易被吸收,形成皮下硬结,常为大小不等的数个血栓球。
体检 血栓外痔可见肛缘突起呈青紫色,局部皮肤水肿;局部触之硬,触痛明显,可摸及皮下硬结。参见“外痔”条。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炎性外痔:肛缘赘皮红肿,灼热疼痛,可有湿痒,多见于肛门前后方肛缘(即截石位12点、6点处)。
2.肛缘脂肪瘤:发病缓慢,无红肿表现,肿物柔软呈分叶状,无触痛。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参见“外痔”条。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气血瘀滞肛门证:
治法:活血行滞。方药:血府逐瘀汤地榆
2.肛门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方药:止痛如神汤加减。
二、其他治疗:
1.熏洗疗法:用活血散瘀汤加减熏洗,冷则更换,1~2次/日。
2.敷贴疗法:用酥胆痔疮膏或四黄膏敷贴患处。
3.必要时可手术切开摘除,宜作放射状切口。
4.可服解热镇痛西药,如去痛片等。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静卧休息,忌饮酒,不食辛辣刺激食物。
康复
预防 参见“外痔”条。
历史考证 葡萄痔之名出《外科大成》。
相关文章
 周痹
 论“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尽在《金匮玉
 雄朱丸(《简易方》引《叶氏??验方》(见《
 至圣丸(《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灵妙散(《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补骨脂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