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急性外阴溃疡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acute progenital ulcer
拚音 JIXINGWAIYINKUIYANG
别名 中医:阴蚀,阴疮。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女性生殖器官炎症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急性外阴溃疡属外阴良性溃疡,为非接触传染性。多表现为发病急剧,局部症状明显,在大小阴唇内侧出现破溃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中医释名 以妇女阴户肿痛,甚至化脓破溃,或阴户侧出现肿块如蚕茧状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
西医病因 关于发病原因,以往根据在溃疡分泌物中发现粗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而认为本病是由粗大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独立性疾病。现多认为本病可能是白塞氏病、结节性红斑生殖器疱疹的一种特殊类型。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通常发生于青中年妇女,以身体虚弱的年轻女性为多见。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七情太过,饮食失节,伤及肝脾,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或感受邪毒下注阴器所致。多因热毒侵yin,或寒邪凝结等所致。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阴蚀、阴疮的主要证状为外阴部红肿,疼痛及溃烂。临证时应首先辨其发病的新久、病变深浅、气血亏耗的程度,邪实者当先祛邪,正虚者必扶正气。对于正虚邪久恋不去者,则宜注意补正托里排毒。另外还应与阴痒带下等病相鉴别。
1、肝经湿热
主证:起病急剧,外阴焮红肿胀,灼热疼痛,溃烂成疮,脓水黄稠量多,伴畏寒发热,口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分析:肝郁化火或外感邪毒,炼液为痰,湿痰下注阴器则起病急剧,外阴焮红肿胀,灼热疼痛;湿痰浸渍外阴皮肤则溃烂成疮.肉腐为脓,脓水黄稠量多;邪正相争则畏寒发热;肝经郁火症见日苦咽干、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为肝经湿热之见证。
2、脾虚湿盛
主证:阴部肿胀,溃疡多个,痒痛兼作,病程进展较慢,带下量多腥臭,口干不欲饮,胸腔闷胀,四肢倦怠。舌红,苔白腻微黄,脉滑数。
分析:脾虚生湿、复感邪毒、湿从热化,湿热内蕴,下注阴器,浸渍皮肤见阴部肿胀,溃疡多个,痒痛兼作;湿邪缠绵病程慢;脾失健运则胸腔闷胀,口干不多饮,带下量多腥臭;脾主四肢,脾虚四肢倦怠。舌红、苔白腻稍黄,脉滑数皆为脾虚湿热内蕴之象。
3.肝肾亏虚
主证:病程较久,外阴溃烂多处不易愈合,疮面色暗、上覆灰黄或青黑脓苔,脓水清稀溃疡如虫蚀状,疼痛难忍、夜间尤甚,伴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腰酸膝软。舌淡,苔光剥,脉细数。
分析;阴疮日久正气不足,肝肾亏损不能托里生肌,见溃烂多处不易愈合;气血失常脓水清稀,疮面色暗,上覆灰黑脓苔;邪入阴分故夜间疼痛难忍、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淡、苔光剥、脉细数,皆为肝肾亏虚之征象。
西医诊断标准 本病的参考诊断标准如下:
1.外阴溃疡表现的数目、程度、大小可多样,或有其他感染征。
2.外阴红肿、疼痛明显。
3.发病急剧,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4.辅助检查:溃疡表面分泌物中可查到粗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557)
西医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
发病 发病急剧,局部症状明显。
病史 一般可有外阴的非特异性炎症,或可能有外阴的其他感染,如为白塞氏病,多有口腔及眼部的病变。
症状
体征 1.外阴局部溃疡:可发生于外阴的各部位,但以大小阴唇内侧最为常见,溃疡的数目及程度各异,多可数个,少可仅有一个,大可成片,甚至造成小阴唇缺损,溃疡可能很深,表面附有脓苔及污秽的分泌物;小者可能仅有粟粒大小,病变很轻。
2.外阴红肿疼痛:其红肿的程度因人而异,均可伴有外阴疼痛、有时疼痛较为剧烈。①非特异性外阴炎:由于异常白带、经血、尿、粪、摩擦等刺激,外阴发炎、充血、水肿,伴瘙痒、灼热感。常为混合性细菌感染。溃疡多发生于搔抓后,表浅周围有明显炎症,疼痛剧烈。②外阴疱疹:由单纯性疱疹病毒Ⅱ型引起。开始时,因病毒血症而发热、乏力。疱疹零散或成群出现,破裂后,即形成大小不一的浅溃疡,且可累及尿道、阴道和宫颈。外阴痛、尿痛剧烈,常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溃疡在1—3周内可自行愈合,但易复发。
3.全身症状:一般多伴有发热、乏力,如为白塞氏病,可见有口、眼部病变,及其皮肤红斑等表现。临床分为三种类型:①粟粒型:溃疡面较小如针头至粟粒大,但数目较多,易愈合,症状轻。②下疳型:此型较常见,症状较轻,病程长,无明显全身症状,溃疡较浅,进展较慢,数目不定,大小不等,深浅不一,边缘不正,基底柔软有灰白分泌物,多易复发。③坏疽型:多先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无力等,外阴病损红肿明显,溃疡深呈圆形或卵圆型,数目少,边缘不正,有穿凿现象,局部疼痛明显,或可见溃疡表面附着脓液。

体检 妇科检查:外阴部可见有数目不一,或大小不等的溃疡面,以大小阴唇为多见,或可波及部分阴道。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1.涂片或细菌培养:取溃疡面分泌物涂片可查到粗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血液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可升高,如合并其他感染,可见有中毒颗粒。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1.活体组织检查:取病变组织病理检查,对排除癌变有重要价值。
西医鉴别诊断 1.外阴结核:发病罕见,多由其他部位结核所继发,多见于阴唇及阴道前庭粘膜,病变缓慢,基底不平,表面见有干样物,少疼痛但受刺激有剧痛,难以愈合,易扩展。
2.外阴癌:多发生于阴唇、阴蒂及后联合,多由小的病变(如丘疹样变)逐渐加重,或伴有外阴白色病变,取活组织病理可证实。
3、外阴炎:主要表现为外阴部充血,瘙痒,可有抓痕。严重者合并感染,也能出现溃疡,但发病过程较为缓慢。
中医类证鉴别 1.女阴湿疹:以大小阴唇皮肤潮红、瘙痒难忍,一般无蚕茧状肿块为特征,且多见于过敏体质或有糖尿病史者。
2.胯腹、悬痈等:生于胯腹部或会阴穴等处,病势急,红肿痛热明显,易脓、易溃、易敛。
3.惑:除外阴蚀烂外,并有口咽、眼部溃烂,目赤如鸠眼等症。
4.外阴癌:常有阴燥病损,病灶区出丘疹、溃疡,或如莱花样,易出血,边缘不规则,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主要应注意改善全身症状,控制感染及局部用药治疗,因本病发生的确切原因不明,白塞氏病所引发的外阴溃疡占一定比例,有学者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患,临床上应用强地松等激素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一、全身治疗
可以充分补液多饮水。对病情急剧、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如合并其他感染应加用抗生素,如青霉素800万U,日一次静脉滴注;另外菌必治、淋必治对合并有淋病梅毒感染者有效。对白塞氏病宜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给氢化可的松100mg,日一次静脉滴注,或强地松 5mg,日2次口服。
二、局部治疗
1、保持外阴局部清洁干燥,可给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擦干后穿柔软的棉内裤以避免剧烈摩擦。
2、以红霉素软膏或1~2%硝酸银软膏外涂。
中医治疗 本病治疗,多以疏肝解郁,清热除湿之法为主。如反复发作,经久难愈伤及气血则以补虚扶正为先。在内服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辅以外治立法。内外兼治,加快清除邪毒及湿热使其速愈。
一、辨证选方
1.肝经湿热 治法:清肝泻热,利湿化痰。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20g,柴胡15g,生地15g,山栀15g,车前子15g,泽泻15g,黄柏 15g,本通 10g,大贝 20g,薏苡仁 30g,甘草 10g。如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加土茯苓 20g,虎杖15g;发热加石膏30g,知母15g;外阴肿痛甚者加公英20g,地丁20g,没药15g。
2.脾虚湿盛 治法:健脾清热利湿。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15g,薏苡仁30g,黄柏15g。茯苓20g,泽泻15g,丹皮15g,滑石10g,木通10g,甘草10g。纳呆便溏加砂仁15g,白术15g。
3.肝肾亏虚 治法;滋养肝肾.清化湿热。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5g,黄柏15g,山萸肉15g,山药20g,茯苓20g,丹皮15g,生地20g,泽泻15g,薏苡仁20g,败草20g。低热尿痛加山栀15g,公英20g;腰酸膝软加菟丝子15g,枸杞子20g;溃疡日久不愈加生黄芪50g、白蔹15g;疼甚加没药15g,元胡20g。
二、专方验方
1.青黛散:将青黛20g。研极细末,喷撒在溃疡面上。日2~3次。7天为1疗程。
2.珍珠散:珍珠、青黛、雄黄各 3g,黄柏 9g,儿茶 6g,冰片 0.03g。共研细末外搽用。
三、其它疗法
(一)外敷法 黄连青黛散(黄连、黄柏、青黛各 15g,元明粉1.5g,冰片 0.6g。共研细末)撒于溃疡面。
(二)外洗法 外阴熏洗坐浴;紫草、黄连、黄柏、苦参马齿苋各30g. 煎汤熏洗外阴。局部涂敷2%甲紫、0.5%新霉素软膏或金霉素软膏。渗出液多时,可在外用软膏内加肾上腺皮质激素。中药青黛散局部应用效显。其他性质的外阴溃疡根据病因治疗。
中药 1.龙胆泻肝丸: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主治肝胆湿热下注所引起的疾患。适用于急性外阴溃疡初期,里热炽盛,外阴溃烂,并有口苦咽干者。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2、冰硼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主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患。也可用于外阴溃疡初起,阴部红肿、疼痛。以散适量点涂有疡面,每日可数次。
3、锡类散:具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之功。常用于口腔炎,口腔溃疡、唇舌肿痛、咽喉红肿或糜烂等症。适用于外阴溃疡。取散适量外涂于疮面,亦可与冰硼散交替使用。
4、西瓜霜:具有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急性外阴溃疡、红肿疼痛较重,甚至病面深有穿掘现象的重症,尤其对有脓疡形成者,疗效更佳。
针灸 穴位:少冲、足三里、三阴交、血海。
手法:平补平泻,每次留针10~15分钟。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外科正宗》阴疮论第四十六中说:“妇人阴疮,乃七情郁火、伤损肝脾,湿热下注所致”。可见古人对此病早有认识。本病以阴部焮红肿胀,溃疡、痒痛兼作为特点。
相关文章
 石莲散(《妇人良方》卷二十二引《妇人经验
 桂附散(《圣惠》卷六十七。)
 买到了卢火神的书,谁需要我代为购买吗?
 
 夜明散(《医方类聚》卷七十引《施园端效方
 每天凌晨3、4点钟醒是怎么回事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