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国方剂数据库 > 正文
大黄4两,甘草1两。
来源:《金匮》卷中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别名
处方来源
《金匮》卷中。
药物组成
大黄4两,甘草1两。
加减
功效
主治
食已即吐者。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以水3升,煮取1升,分温再服。
用药禁忌
临床应用
呕吐:李某某,男,20岁。呕吐近半月,胃脘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实有力,有关脉滑,精神尚佳,初用连苏饮加竹茹、甘草。服两剂无效。仍每餐刚完即吐(平时不吐),并伴口臭,胃脘灼热,胀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短黄,脉滑有力。此系积热在胃,腑气不通,胃热上冲之呕吐。改用泄热和胃之大黄甘草汤(大黄12克,甘草3克)。服一剂后,食已不吐,大便畅通;服完二剂,诸证消失。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高注金匮要略》:此胃热上熏之吐,为吐家之变证变治,而非胃反也。以苦寒泻火之大黄为君,而佐以守中之甘草,不特浮大黄下趋之性,使从胃脘而下,且治急冲者,惟宜以缓降胜之也。
备注
相关文章
 一物桂心散(《医心方》卷六引《范汪方》)
 李士懋:建议授予中医药学术继承人员相应学
 乌头赤石脂丸(《外台》卷七引《范汪方》)
 肾沥汤(《圣惠》卷二十九。)
 寒下剂
 防风葛根汤(《不居集》下集卷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