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缺血性心脏病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胸痹(心痛)指因胸阳不足,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
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心痛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
发病原因:  
素体阳虚,胸阳不足,则阴寒之邪乘虚侵袭,阴乘阳位,寒凝气滞,闭阻胸阳;心气亏虚,
运血乏力,血滞脉中,心脉不畅,气血营运不利,心失血养;情志不调,忧思伤脾,脾虚气
结,聚湿生痰,或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炼津成痰,痰气交阻,血行不畅,胸阳被遏,均可
发生胸痹。
本病以心脉不畅,胸阳不宣为主。其证多虚实夹杂,或虚为主,或实为主,但虚中多兼实,
实中亦多有虚。
胸痹病变过程中,可并发心动悸、心衰等病。病情危笃者,可猝然心胸大痛,而为厥[真]
心痛。
诊断要点: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有风眩、消渴等胸痹易发因素。
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疼痛,常因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时间常为1-5分钟
,休息或含苏合香丸、救心丸及硝酸基油等可缓解。疼痛常向左肩背、左臂等部位放射。
心电图检查出现ST-T段的缺血性改变,血脂常增高。心脏B超型超声波、冠状动脉造影
、201铊心肌显像等具有相应改变。
疾病辨析:  
厥[真]心痛:胸痛时间长,程度严重,休息或含硝酸基油不能缓解。常伴恶心呕吐、心动
悸,甚至昏厥。心电图可见异常Q波、ST段抬高和T波倒置等,血清酶学检查增高等。
神劳:亦可出现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症状,但多伴失眠、神疲、健忘等症,且心电图
、血脂检查正常。
治疗方法:  
寒滞心脉证
证候:胸闷,心痛,心悸,受寒而发,恶寒肢冷,面色苍白,唇紫,舌淡紫,苔白,脉弦紧
或沉迟或结代。
治法:散寒宣痹。
主方:宽胸丸
用法:,送服冠心苏合丸
加减:胸闷为主,加薤白法夏荜澄茄
痰阻心脉证
证候:胸闷,心胸作痛,心悸,或咳嗽吐痰,体胖,唇色淡,舌淡紫,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祛痰宣痹。
主方:瓜蒌薤白半夏
用法:
加减:胸痛为主,选加木香香附菖蒲丹参三七葛根等。
心脉瘀阻证
证候:胸闷,心痛如刺,心悸,舌暗或有斑点,脉弦涩或结代。
治法:化瘀宽心。
主方:血府逐瘀汤
用法:
加减:短气,加黄芪人参;一般可加丹参、三七、乳香没药;咳嗽咯痰,加茯苓杏仁
、法夏。
心气虚血瘀证
证候:胸闷,心前如刺,心悸,气短神疲,活动后加重,舌暗淡或有斑点,脉弱或涩。
治法:补益心气、活血化瘀。
主方:二参丹
用法:
加减:常加黄芪、三七、瓜蒌等。
心阳亏虚证
证候:心胸憋闷,心痛时作,心悸,眩晕,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色淡白,口唇紫暗,舌
质淡,苔白滑,脉弱而数或结或代。
治法:温补心阳。
主方:桂枝甘草汤合瓜蒌薤白白酒汤
用法:
加减:畏寒、肢厥,加附子、荜澄茄。
心气阴两虚
证候: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或汗出,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无力或促或代。
治法:补益心气、滋补心阴。
主方:生脉散
用法:
加减:常加枣仁山茱萸黄连等;心烦、失眠,加酸枣仁、栀子龙齿;汗出,加黄芪
乌梅
其他疗法:  
合理饮食,防止体重超重,避免摄食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
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风眩、消渴等。
针炙疗法:
★ 体针疗法:主穴选曲泽、少海、膻中、心俞;备穴为三焦俞、足三里。实证用泻法,虚
证用补法,留针15-20分钟。
★ 耳针疗法:取心、皮质下、神门穴,强刺激,留针15-30分钟。
中成药及单方验方:
冠心苏合丸1丸,每日2次。或速效救心丸4-6粒,口服或含服。
复方丹参片4片,每日3次。
★ 瓜蒌10g,丹参30g,木香6g,水煎服,每日1剂。
冠心膏2片,选贴膻中、虚里或心俞穴,每日1次。
★ 复方丹参气雾剂3-5下,吸入,每日3次,或必要时用。
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口服或舌下含服。
心通口服液10-20mL,每日2-3次,口服。
通心络胶囊4粒,每日3次,口服。
西医西药:心痛发作时,可选用硝酸甘油、消心痛或心痛定舌下含服。预防或减少心痛发作
可用长效硝酸甘油心得安类及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评   介:  
治愈:症状消失,心电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好转: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歇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未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
相关文章
 九气
 金铃子散(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四引《经验
 《四圣心源》和《思考中医》的六气和六经问
 苍耳散
 含金丹(《鸡峰》卷二十九)
 胆道恶性肿瘤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