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数据库 > 正文
慢性下尿路感染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一般描述:  
劳淋指因热淋等迁延日久或反复发作,邪毒蕴结,气阴亏损,常因劳倦或外感而发。以经常
腰痛,小便频急、淋漓隐痛等为主要表现的淋病类疾病。
发病原因:  
热淋日久,或病情反复,湿热之邪耗伤正气;或过用苦寒清利,损伤正气;房劳不节,思虑
伤神,功倦过度,以及年老、久病体弱,皆致脾肾亏虚,遂使病情迁延反复。肾虚则小便失
期所主,下元不固;脾虚气陷则小便无以摄纳;肾阴亏虚,心肾不交,虚水下移膀胱,故有
小便淋漓隐痛诸症。
本病预后良好。因其正虚邪恋,病程较长。
诊断要点:  
每因疲乏、情志变化、感受外邪等而诱发。
排尿不适感,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较热淋轻,或无症状,或仅在晨起后见少量浆液性分
泌物粘着尿道外口。
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轻度腰痛,小腹坠胀,疲乏等症。
发作期小便常规白细胞显著增加,尿细菌培养>10e5/mL。
疾病辨析:  
肾著[着]:有肾瘅反复发和史,全身症状较明显,严重者可有水肿高血压,肾盂造影、
肾B型超声波有助定位诊断。
痨淋: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明显,晨尿结核杆菌培养可阳性,而普通菌培养阴性。尿沉
渣可找到抗到杆菌。抗痨治疗有效。
精隆、清浊:多见于老年男性,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虽有尿频、排尿不畅,或和腹坠胀,
茎中痛痒等症,但尿质并无改变。
治疗方法:  
膀胱湿热
证候:尿频、尿急、尿痛,少腹拘急,口渴,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膀胱湿热。
主方:八正散
用法:
加减:伤津口干,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根;少腹坠胀,加乌药川楝子
肝经湿热
证候:小便短涩不畅或混浊,少腹拘急疼痛,口苦,或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
治法:清利肝经湿热。
主方:龙胆泻肝汤
用法:
加减:小便混浊,加萆薢;少腹拘急,加乌药;便秘,加生大黄;热毒炽盛,加黄连银花
蒲公英
阴虚湿热证
证候:腰酸,头晕耳鸣,口干,排尿不畅,尿热、尿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淋。
主方:知柏地黄
用法:
加减:常加车前草、银花藤。
脾肾亏虚证
证候:乏力,腰酸,食欲不振,头晕,尿频,余沥不尽,少腹坠胀,遇劳则发,舌质淡,苔
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益脾肾,佐以清热利湿。
主方:无比山药
用法:
加减:可加车前草、白花蛇舌草;脾虚气陷,加黄芪人参升麻
气滞血瘀证
证候:排尿不畅,小腹拘急疼痛,尿热、尿痛,有时尿血,口苦,舌暗红有斑点,脉弦或弦
细。
治法:理气化瘀。
主方:桂枝茯苓
用法:
加减:可加石韦冬葵子、王不留行;尿痛,加牛膝;有湿热,去桂枝,加木通、前仁、栀
子。
其他疗法: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清除诱因,饮食富于营养,多饮水。
可配合西药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抗菌消炎。
针炙疗法:脾肾两虚者,可选用脾俞、肾俞、足三里、中极、关元、命门等穴,用补法,或
用艾炙。湿热下注者,可选取肾俞、膀胱俞、命门、三阴交、阴陵泉等穴,用泻法。
单方验方:
穿心莲金钱草各30g,水煎服。
白花蛇舌草、银花、野菊花各30g,石韦15g,水煎代茶饮。
评   介:  
治愈:症状消失,小便常规正常,尿菌培养3次以上阴性,6个月无复发。
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尿菌好转。
未愈:症状、体征未减轻,尿菌仍阳性。
相关文章
 邪毒入营证
 藿香散(《袖珍小儿》卷六。)
 本草衍义 卷十九 上课笔记
 阿胶养血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八宝丸(《普济方》卷三四八)
 什么是“筋”和“筋络”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