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
注解伤寒论教程:22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法
来源:22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法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二

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凡四十八证,前三阴三阳篇中,悉具载之。
卷内音释,上卷已有。

方此以下诸方,于随卷本证下虽已有,缘止以加减言之,未甚明白,似于览者检阅未便,今复校勘,备列于后∶

桂枝葛根主之(熊校记∶汤下汪本增主之二字)方∶葛根(四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生(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麻黄(三两,去节)
上七(医统本作“六”)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医统本无“麻黄”一味药,医统本无此二字)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医统本有“汤”字)法。(赵本卷二载此方,句下有“将息及禁忌”五字)

桂枝加浓朴杏子汤方∶于桂枝汤方内,加浓朴二两,杏仁五十个,去皮尖,余依前法。

桂枝加附子汤方∶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术附汤方,附于此方内,去桂枝,加白术四两,依前法。

桂枝去芍药汤∶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余依前法。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擘) 杏仁(仁医统本作人,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赵本医统本并作人。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仁,医统本作人。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

白虎加人参汤方∶于白虎汤方内,加www.med126.com人参三两,余依白虎汤法。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于桂枝汤方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各三两,余依前法,煎服。小便利,则愈。
以上九方,病证并在第二卷内。

葛根加半夏汤方∶于葛根汤方内,加入半夏半升,余依葛根汤法。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余依桂枝汤法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于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于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柴胡芒硝汤方∶于小柴胡汤方内,加芒硝六两,余依前法。服不解,更服。
桂枝加桂汤方∶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桂二两,共五两,余依前法。
以上六方,病证并在第三卷内。

柴胡桂枝汤∶桂枝(去皮) 黄芩 人参(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赵本卷四载此方,服下有“一升”二字)

附子泻心汤大黄(二两) 黄连 黄芩(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生姜泻心汤∶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医统本有“擘”字)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泻心汤∶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于黄芩汤方内,加半夏半升,生姜一两半,余依黄芩汤法服。
以上五方,病证并在第四卷内。

桂枝加大黄汤方∶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一两。赵本卷六载此方,作“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芍药汤∶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三两,随(医统本作“通”)前共六两,余依桂枝汤法。
(赵本四上有“当归”二字)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赵本卷六载此方)
当归(二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 大枣(二十五枚,擘) 吴茱萸(二升)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以上三方,病证并在第六卷内。

四逆加人参汤∶于四逆汤方内,加人参一两,余依四逆汤法服。

四逆加猪胆汁汤方∶于四逆汤方内,加入猪胆汁半合,余依前法服;如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以上二方,病证并(医统本作“并”)在第七卷内。

相关文章
 脉候篇第五
 小郎中实习手记五十九:中药的代号
 今天突然噪子有点痒了
 远志丸(《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先天型肌性斜颈
 温中利湿汤(《医方简义》卷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