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气功导引:关于站桩的秘传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站桩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从古至今,被各门各派所广泛采用。武术的,健身的,养生的,修道的,都无一例外的把站桩纳入自己的锻炼体系。
各门各派又由于自己的理念、目的、方法的不同,使站桩繁衍出各种各样的练法,所产生的效果(结果)也是千差万别。
同时,各门各派也形成有自己独到的心得和诀窍,以达到不同的锻炼目的。
一向喜欢说共性的(当然也是一己之见)的东东,今天要说的,则是站桩的一个最简单但又最基本的问题:站桩的高度。
站桩,高度不同,用力不同,锻炼的细密程度不同,锻炼的效果就不同。一般来说,站的低,费力气,其气粗,练意少(静的程度),反应快,站的高,用力少,易放松,易入静,其气细,再加上呼吸、用意以及配合功法,锻炼效果及功能也不尽相同。
那么,抛开特殊的体验和功能,我们锻炼,仅从站桩的高度来说,到底选用什么高度,或者说,怎么高度的切入,能发挥出最好最快的效果呢,站的太低,超负荷未必能达到最佳锻炼效果,站的太高,又担心健身效果太慢,尤其是年轻力壮之人,在经历心智还没有接受或爱好静谧的锻炼方法的时候,怎样找好站桩高度的切入点???
其实前人做过很多探索,并且各派都有自己的传承和习惯,比如太极,过去冷兵器时代,练太极也是要真刀实枪的闯江湖的时候,传统的锻炼是少不了低架的,只是到了养生的时代,高架才成为主流,随之而来的太极技击也更趋向松空奥妙。
废话不说了,言归正传。今天介绍的内容,过去是很多流派密而不宣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也不应该成为秘密,虽然如此,到目前为止,这个方法医盲还没有在任何报章杂志网站看到介绍,也就是说,据医盲所知,这里是首发。
也许看官着急了,有这么好的东东,你就别卖关子了。呵,其实还是那句话,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张纸。因为太简单,但的确很管用,所以怕平淡说出被大家忽略了。看好了,一句话:起跳的高度!
虽然真传一句话,还是需要简单解说一下:大家可以做个实验,原地起跳摸高,大家都做过的吧。对就是这样,当你原地起跳摸高,就会下蹲,然后尽力向上跳起,这时候,你注意了你下蹲的高度了吗?这个高度,是最适合你当前的体能体力的高度,是最能发挥你潜能的高度,也就是说,作为站桩锻炼,这个高度就是你的切入高度!
真传一句话说完了,不知看官怎么看待和评价。这里补充一些,供有兴趣者参考:两脚的宽度,应该是多宽才是最适合的?想来你也有答案了。摸高起跳时,你自然的用到的宽度就是。但是要从理论上讲,就是肩宽,支撑人体的最佳宽度。
一个古老拳种(暂不公开说)中的桩功供参考:起跳前的下蹲动作,把头上仰脖子向后弯曲的动作改成脖子后挺,眼前上视,两手下垂成掌掌心相对,开腋。像耷拉的翅膀一样。(仅供参考,不做教学依据。)
-----------学习,待会试下。
医盲夜子? 2007/8/11 04:09发帖,这么晚了还在忙。
-----------谢谢医盲先生,我一直认为传统武术的没落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这些所谓的“秘而不传”的东西所引起的,导致现在很多武术只停留在一些空架子上,而真正的精髓早就失传了。

虽然医盲先生的做法可能会招来闲言闲语,但是我支持医盲先生,不然再这样下去,就什么都不剩下来了……

[ 本帖最后由 tantiancai 于 2007/8/11 10:12 编辑 www.med126.com/pharm/]
-----------由这些所谓的“秘而不传”的东西所引起的,导致现在很多武术只停留在一些空架子上,而真正的精髓早就失传了。
"秘而不宣"並非不傳
以太極拳這我本家而言
外人誤解太多
醫盲也有所誤會
以太極拳起式而言
本門稱為"無意識力"
入門三月約可練到
以氣將手抬到與肩同高
三十分鐘也不覺手酸
然後可練太極拳
是以氣御力
與站樁高度毫無關係
這是真內家拳
練到六月可練發氣傷人
但此法師父已叫我們不要練(師父是會的)
是不宣非不傳
還是有傳
本門站樁
是養內氣
也可轉為武術之氣
此內家拳
與外練筋骨皮完全不同
且是我中醫"氣"之理論基礎
習中醫者應學學道家之氣
-----------逸湘先生,天下不是只有你一门,也不是只有你一门是太极正宗。所以,这个问题,医盲倒还真不想讨论。

如你所说,贵门半年就可以凌空伤人,可是师傅就是不让练或不教,医盲就奇了怪了,若非是假,就是非人勿传。不知逸湘先生认为是那一类?若是先生已得真传,那么先生练了10多年了,那么无形伤人的功夫,恐怕大街上杀人警察也找不到证据吧。这个世界真的很危险了。

玩笑开罢。说一句正话:世界是多极的。
-----------先生暨開此帖又說不想討論
太極或許非我一家正宗
我說也算是一家之言吧
老師不讓練外氣傷人的功夫
理由很簡單,我之前也說過
就是花大功夫卻比不過一支手槍
浪費時間,不如多花功夫在養身上
醫盲先生不歡迎不同意見的討論就明說
以後醫盲先生的帖子
我一律不發言
我之前也說過
老師不讓練
我當然沒練
-----------神运之式
击敌者  有用形  用气   用神之速也  
被击者  有仆也  怯也  索也之深浅......
形授形攻形  伤而仆于地  
气授气攻气  伤于怯于心   
神授神攻神  伤而索于瞑。
-----------呵呵,逸湘先生,要是就贴论贴,医盲当然欢迎。

比如说医盲所说,从理上、法上、传授上有什么不妥,或说医盲对太极的理解错在那里,这样展开,才叫讨论。

不针对主贴内容,只管说自家的怎样了得,难免有广告之嫌。

本来医盲原有打算介绍无极桩之类的,但现在无意中竟然好像被推到其反面,倒是要医盲哭笑不得。

医盲早就说过,所介绍的东西,不讲门派,只求益人。诸如外气打人,千里诊病之类,医盲20多年前就有过体验,并不神秘也不难练,医盲既然弃之如敝,也自有医盲的道理。

医盲在这里介绍给大家基本的健身方法,只是就法论法,不涉及孰高孰低,也不进行横向比较,这个观点医盲早就说过多次。说实话,医盲肚子里那点陈芝麻烂谷子,说不定倒出来还有些惊世骇俗的玩意,但在医盲心里,也只平常对之。

医盲若是参与帖子讨论,比如参与兜肾囊锻炼方法帖子的讨论,也有提出反面建议,但说明自己的观点,也尽量有理有据,不是不负责任的一句不好、不行就了事。

有得罪先生之处,请海涵。
-----------
原帖由 天缘医人 于 2007/8/11 15:41 发表
神运之式
击敌者  有用形  用气   用神之速也  
被击者  有仆也  怯也  索也之深浅......
形授形攻形  伤而仆于地  
气授气攻气  伤于怯于心   
神授神攻神  伤而索于瞑。


版主总是提纲挈要。
-----------再提供一个桩法给大家参考研究(和前面所说桩法属同一门派):

两脚两膝并拢,屈膝下蹲,两掌根相并五指全开如扇,掌心向前,置于两膝前。(不做教学依据)

当年了解到此法,但是桩法的名字竟然记不得,有那位习练过,望能有以教我。
相关文章
 请教一个毛骨悚然的问题,先发原文,再看我的
 讨论:为什么这论坛越来越冷了?
 柽柳
 快速学习中医及寒温统一的秘诀
 头痛
 戎盐散(《外台》卷二十九引《古今录验》)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