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素食山庄:问:素鸡素鸭素鱼素虾能算素食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心素与嘴素那个更重要?更有意义?
-----------这个问题就如"打电子游戏中的杀人算不算杀生一样。"
本人觉得也是杀生。
素鸡素鸭素鱼素虾不能算真正意义的素食,但是这些素食对于刚刚转为吃素的人比较适合,可以借助这些完成转变过程。
先做到嘴素,再逐步达到心素。
如果连嘴素都达不到,何谈心素。

[ 本帖最后由 seemly 于 2007/8/25 19:44 编辑 www.med126.com/hushi/]
-----------这是个好问题,我们以前也讨论过。
所谓素肉,就是为吃“健康素”的人群所准备的过渡产品。

要按我的想法,如果不是发于慈悲心,而是本着“吃素有好报”的心思去吃素,也不能算吃素。
-----------我个人认为素鸡素鸭素鱼素虾不能算素食。
心素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意义。
再来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变心比失身严重千倍万倍,心都不在了,就什么也别说了,呵呵。
-----------佛教认为有“三净肉”,个人认为,即使你吃肉了,但是吃的是“三净肉”,就比吃素鸡素鸭素鱼素虾还要好,还要接近佛义。
-----------(zt)
“大慧,今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许食肉,亦自食者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益处大乘入楞伽经文
  对于一些尚未能断除吃肉习性的人,三净肉常常是自我解释的一个藉口,但是佛陀真的允许吃三净肉吗?
  在大般盘经卷四中,迦叶问佛陀 「如来何故,先听比丘食三种净肉?」佛陀的回答是「是三种净肉,随事渐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
  佛陀是采取渐进的方式来引导众生学佛,但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他们当下就能不吃肉。所以在同经中佛陀又说 「我从今日制诸弟子,不得复食一切肉也。」
  另外在《入楞伽经》卷六(大正 16,P624 上),佛陀对大慧菩萨也有相同的指示 「我于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
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
  大慧,我不曾许弟子食肉,亦不现许,亦不当许。」
  所以佛陀是不允许弟子吃肉的,不管是现在或是未来,也不管动物是自然死或是他人杀的,都一样。
  因为六道互为眷属,所谓「在在生处观诸众生皆是亲属,乃至慈念如一子想,是故不应食一切肉」、「观诸众生同于己身,念肉皆从有命中来,云何而食。」(大正16P623上、中),深体因果轮回的可怕,谁又敢再肆无忌惮的吃肉?因为可能吃的是自己过去生最爱人的肉!为了菩萨道业的成办,佛陀是不允许吃肉的 「我不自食,不听他食,是故我劝修菩萨行,叹不食肉,劝观众生应如一子,云何唱言,我听食肉,我为弟子修三乘行者速得果故遮一切肉悉不听食。」。
  所以佛陀在《入楞伽经》中一再的强调不可吃肉 「凡所有肉于一切沙门`释子皆不净食,污清净命,障圣道分,无有方便而可得食。
  一切时一切肉,亦无方便而可得食。」因此没有任何「方便」可以成立吃肉的理由,这是佛陀一再明示的。
  由以上经典就可以让我们清楚的明白,所谓的三净肉,只是佛陀教导弟子现在就能断除肉食的一种渐进引导,其实佛陀是不允许吃肉的,也没有所谓的三净肉可吃,三净肉只是方便的权宜善巧,千万要完全明白。


-----------(zt)
“三净肉可以吃吗?
  前面已经说到杀生食肉的果报,其中当然包括「三净肉」。为了让大家有个具体的了解,我们还是从经典上,去追寻三净肉的本未原委吧!《涅盘经》肉迦叶问佛:「何故先听食三种净肉,乃至九种净肉?」佛说:「是因事渐次而制,当知即是现断肉义。」以声闻乘来说,佛涅盘前听许吃三净肉,佛涅盘后,便是一切肉不可食。以菩萨乘而言,佛涅盘前后,一切肉皆不可食用。如今释迦牟尼佛已涅盘二千多年了,那有允许他的弟子吃三净肉的道理?这可在《楞伽经》中的一段经文,得到强而有力的证明──佛说:「未来之世,有愚痴人,妄说毘尼 (戒律),坏乱正法,诽谤于我,言听食肉,亦自曾食。」又说:「大慧!我于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这种情形,是佛还在世的时候,为引度众生,而采用「渐进」的方式,让众生修学佛法。当他要离开这娑婆世界的时候,又把三净肉的事情交代得非常明确,他说:「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告诉修学佛法的弟子「凡是肉者,一切悉断」。假如还有人不明白佛陀的旨意,而说三净肉可以吃,那他要背什么样的因果呢?佛说:「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人食肉,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益处。」因此,不但我们自己不能吃三净肉,也要告诉别人三净肉不能吃。 ”
-----------在大乘佛法来说,三净肉,素鸡素鸭,作为接引初学之人的方便,还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但对于深入参学修行佛法的人来说,就不妥了,应身口意三业均清静方是。
-----------有兴趣深究,请看贴:http://www。jietuozhilu。net/jtbbs ... ;ID=2625&page=2
-----------一切唯心造
相关文章
 《周易参同契》
 升麻散(《圣惠》卷六十六)
 碧云散(《医学纲目》卷十三。)
 肝肾不足
 玄妙饮(《伤科补要》卷三)
 葶苈大枣泻肺汤(《赤水玄珠》卷五。)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