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本草求真:蝉衣----摘自王少华先生《中医临证求实》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蝉衣味咸甘性寒,入肺肝二经。吴鞠通氏“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名言,久已被临床医生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本品以蜕入药,气禀清虚,其性轻扬,升多于降,因而外走皮肌,上行头面,祛风宣肺,是其所长。而散肺经之郁气,以祛痰制咳,乃至利水消肿诸作用,皆系祛风宣肺之结果。这里谈谈临床运用蝉衣治疗肾炎的概况。

    急性肾炎,通常以外风为致病因子。由于风自外来,首犯皮毛,肺从内应;或风邪直袭于肺,肺气郁滞,无以宣发,水道不能通调,水湿泛滥于肌肤,于是出现以周身浮肿为特征的主症。同时还可见恶风、发热、鼻塞、咽痛、咳嗽等肺卫见证。根据张仲景“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之旨,在温肾气、化浊水外,对于宣肺之邪风,发肺之滞气,又当作常法使用。药物以蝉衣为首选,同时再助以前胡,一则于祛邪风方面可起协同作用,再则用大剂量之蝉衣,更觉升多降少,参入前胡后,可望升降基本平衡,而手太阴肺经郁滞之气能消,宣发之气得长,而达恢复“通调水道”之目的。蝉衣与前胡的用量为10∶3。若有水溢高源,胸满喘息者,用蝉衣配甜葶苈,取其泻肺水有高屋建瓴之势,下肺气有除满止喘之功。水肿治脾,也是常法之一;其中脾气亏虚者,蝉衣配防己黄芪汤;脾阳不健者,配实脾饮;湿象较盛,胸脘痞满,舌苔白腻,且见下肢浮肿者,又当与春泽汤为伍,俾利水湿而不伤气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更何况“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因此我常用蝉衣配济生肾气丸。夹湿热者,可参入茵陈四苓散芳化淡渗,并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经旨,我每用蝉衣配羌活防风连翘、牛蒡、浮萍之属;其热盛或喘者,以蝉衣配麻杏石甘汤;有瘀及大便干者,用《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其中蝉衣用量在5~10g之间。服上述汤药后,均可得汗而解,1~3日内消肿,1周左右尿蛋白可阴转,或仅见微量至+,颗粒管型大多消失。

    慢性肾炎,一般多有急性期为前驱,尔后迁延失治,或治不如法,或因素体亏虚,一时病邪难却,缠绵日久,往往形成慢性肾炎。此时除因外感急性发作外,大多浮肿已退,或仅下肢微肿,但尿蛋白始终居高不下,常年存在。查水肿一证,历来从肺脾肾论治。《景岳全书·水肿论治》篇云:“故凡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若气不能化,则水必不化”。我考虑,水肿治气,除用金匮肾气或二妙丸外,若下肢凹陷性水肿长期不退,蛋白不减者,用升降散加益母草40g,白商陆12g,煎汤内服;另紫河车粉每日3次,每次5g,苡仁汤送下。双管齐下,每获良效。

    急性肾炎水肿消退虽常与尿蛋白消失相关联,而慢性肾炎则否,患者不肿而蛋白依然不减者比比皆是。我试用蝉衣后也常奏效,如我市东郊永丰乡翟付村张某,患慢性肾炎1年,经省、市医院住院治疗未效。接诊时患者面呈满月貌,左侧腰府酸疼,胃呆少纳。舌紫苔白。尿蛋白量测定报告为6.8g/24小时。当从温养肾气、宣肺化瘀着手,方用济生肾气去附子车前子,加净蝉衣、当归尾、皂角刺。每日1剂,并停服激素。半月后复查,腰痛已减,胃纳日增,尿蛋白量为1.9 g/24小时。以后继续服药,2月后告愈。
-----------王少华先生学有渊源,论病往往有不同俗处。如论及肝病及胃,有需兼治胃者,有待而愈者。关键在于脉象。真是从无人论及。
相关文章
 鸡舌香丸(《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
 简单的小儿健康推拿手法
 流毒
 运外八卦法
 突发耳鸣耳聋8天
 血热动风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