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护生茶楼:百病不生(转贴)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25 10:09 编辑 www.med126.com

第一章
气血足,则百病不生
点破“百病不生”的最大玄机 2#
气血足,百病除 3#
吃喝不愁的人照样会有气血不调的毛病 4#
我的气血不调吗——7种方法让您一目了然 5#
通补五脏气血,方法各有不同 6#

第二章
心“主血脉”,它是人体气血的发动机

心悸:用充盈的气血找回失散的“心神” 7# ~ 8#
健忘:君子动手又动口,改善“贵人多忘事”
9# ~ 10#
失眠:一碗好粥,一晚好眠
11# ~ 12#
盗汗:补心血,赶走身体的盗贼
13#

第三章
肺是“气之本”,它的任务就是制造“气”
咳嗽:止咳良药,甘甜代苦口
14#
哮喘:手上就有通肺气的良药 15#
感冒罗汉果,东方神果,感冒神药 16#

第四章“肾主纳气”,它是储存“气”的仓库
尿结石:疏通气血,荡尽“河道沉沙”  
17#
尿频:根在脾肾,治用药膳
18#
骨质疏松:肾气足,骨骼坚,养
肾就相当于养骨 19#
第五章
脾,既是血的制造者,又是血的管理者
便秘:红薯补气,一通百通
20#
腹泻:我有一手可能让它“急刹车”的
绝活 21#
湿疹:根源在脾胃,吃吃喝喝就能祛顽疾
22#
糖尿病:首要任务是“涵养”身体里的“水源”
23#
消渴24#

第六章“肝主藏血”,暂时不用的血都在这里储存着
银屑病:内外兼治,各有一方
25# ~ 26#
中风:把无形之风化解于无形 27# ~ 28#
抑郁症:我用食疗医“心病”
29#

第七章
女人如花,怎能没有气血的浇灌
月经不调:这里有最简单的防病治病法
30#
黄褐斑:喝花酒,每个女人都能面如桃花 31#
减肥:刮痧刮出来的好身材
32#
更年期综合征:关爱和补养就是一剂通治方 33# ~ 34#







作者:王彤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3 13:49 编辑 www.med126.com/shiti/

第一章  气血足,则百病不生(1)

    古人告诉我们,人体的各种疾病都是气血不调造成的,气滞血淤和气血亏虚是疾病的主要原因。要想百病不生就必须调理好气血,气血淤时要通,气血虚时要补。掌握好这“通补”的原则,也就掌握了健康的真谛。

    点破“百病不生”的最大玄机



    人体百病不生的玄机,古人早已知晓。先贤说:“气血盈,则百病而不生。”我们身体的一切疾病,小到发烧、感冒,大到肿瘤、血栓,都是气血出现问题而导致的。

    在多年的行医过程中,每次望闻问切之后,总会有病人这样问我:“大夫,我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呀?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尽快地祛除病根呢?”

    问到“病根”这个词,可是一下子说到点子上了。每每遇到这样寻根究底的病人,我总是非常高兴,也很愿意跟他们多说上几句。

    能够一眼辨别疾病的根源,一下找到祛病的妙方,是每位医生不懈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名执业医师,我也不例外。

    诊病之余,我常常钻研医学古籍,希望将古人的智慧与自己的临床经验相结合,来探寻人体“百病丛生”的根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原来人体“百病不生”的玄机古人早已知晓,只不过是他们秘而不宣,等待有缘人来发现罢了。

    这个玄机就是气血。《 黄帝内经·素问 》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景岳全书 》也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而形强。人生所赖,维斯而已。”正是上面这两段话让我悟出了人体“百病丛生”的症结所在,悟出了治病和养生保命的真谛,困扰我多年的难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

    原来,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气血”二字,我们身体的一切疾病,都是气血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小到发烧、感冒,大到肿瘤、血栓,这些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都是气血不畅、气血不足。

    气血通调则身体无恙,百病不生;气血不调则怪病不断,痛苦不堪。一切人体的健康问题都是由气血不畅、气血不足导致的;所有身体问题的调理都要靠通畅气血、补足气血来实现。

    只要我们让气血畅通,就能百病不生;只要我们把气血补足,人体的自愈能力就会自动开启,发挥作用。

    思路打开之后,我突然发现,原来历代中医名家在治病和养生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气血”这两个字。著有《 医林改错 》的清代医学大师王清任对气血的认识最为精到。他主张“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因为无论是外感疾病,还是内生疾病,最初都不会是伤人的脏腑、筋骨、皮肉,而是伤人气血,所以,治疗的关键就在于“调气活血、补气养血”。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30 13:25 编辑 www.med126.com

第一章 气血足,则百病不生(2)

       气血足,百病除

  气血是人的后天之本,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而只要气血充足、通畅,我们就能百病不生。



  既然人体一切的健康问题都是由“气血”造成的,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气血”到底是什么?

  先别急,容我卖个关子,给大家说两个场景。

  去医院复诊时,医生看到病人的前期治疗效果不错,常常会说一句话:“现在看起来你的气色比以前好多了。”抑或是两位久未谋面的好朋友,见面时会寒暄:“瞧,您最近气色可真好呀。”这是我们最最熟悉不过的场景了。

  其实,上面所说的“气色”就是中医所讲的“气血”。说到这里,可能好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气血”呀!我知道!我知道!我每天都在说它!

  是的,“气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其实并不陌生,它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如此之近!可能有时候,与生活联系得太过密切、太过稀松平常,反而会麻痹我们的神经,让我们忽略它的存在。其实生活处处皆中医!

  言归正传,我再进一步说说中医里的“气血”。实事求是地讲,中医的“气血”是一个合成概念,它是“气”和“血”的合称。中医学是这样解释的:“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重要性早在《 黄帝内经 》中就有体现。《 黄帝内经 》云:“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真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充盈,百病不生”。

  通俗地讲,气血就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

  再形象一点说,“气血”其实类似于汽车里的汽油、手机里的电能,如果汽油加满、电量充足的话,汽车和手机就能正常使用;而倘若汽油不够或电量不足的话,无论你怎么折腾它们,汽车在一定时间后都会熄火,手机也会因电量不足而通话效果不好甚至不能通话。

  气血畅通、充足与否,成为一个人能否百病不生,健康长寿的关键。如果一个人长期超负荷工作、过度劳累、生活不规律等,就必然会气血不足,那能供给五脏六腑的动力和能量也会不够,脏腑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超负荷运转,一天两天没有问题,时间久了,损伤出现,经络不通,脏腑功能衰弱,身体内部环境一片混乱,那时我们的身体既没有力量及时清理内部的毒素,又缺乏能力抵御外来致病因子的侵袭,因而,生病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气血足,百病除。”只有气血充足,才有利于全身经络的通畅,有了充足的气血和畅通的经络,人体的脏腑才能得到更好的濡养而使功能强健起来,气血充足、经络畅通、脏腑功能强大,我们的身体就会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强大的免疫体系,既能够及时清理内部的各种毒素,又足以抵御外来的致病因子。

  气血畅通、充盈,则百病不生,活到天年;气血淤滞、不足,则百病丛生,半百而衰。所以说,气血掌握人的生杀大权,气血足,则身体壮;气血虚,则百病生。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8/30 13:26 编辑 www.med126.com/wsj/

第一章 气血足,则百病不生(3)

      吃喝不愁的人照样会有气血不调的毛病

  并不是说只要每天吃饱喝足,就肯定能气血充盈。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少锻炼以及生活工作多方面的压力,都会损伤我们的气血,导致疾病。



  与同行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时常会探讨:为什么进入现代社会,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花样时时翻新,人们都“百病丛生”了呢?

  每当这时,都是议论最热闹的时候,同行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纷纷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每每这个时候,我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百病丛生”的最根本原因是气血不足、气血不畅。

  有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现在都什么年代、什么生活水平了,吃穿不愁,想吃什么就买什么,鸡鸭鱼肉管够,水果蔬菜任选,营养充足着呢,怎么可能出现气血不调呢?是不是你说错了?

  一点没错。现代人气血不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营养过剩。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每天大量吃鸡鸭鱼肉蛋奶等油脂多的东西。可中医认为,恣食肥甘,久必伤身,就是说,好吃的东西摄入过多,会加重肠胃的分解吸收负担,肝的合成、肾的排泄也不得不超负荷 工作,久而久之,五脏六腑的元气下降,功能减退,就会造成“食伤”,吃出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脑中风等现代文明病。

  现代人气血不调的第二个原因是体育锻炼少了。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做体力劳动的机会少了。而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毒素排出,新血再生,保持健康的状态。现代人吃得好了,运动得少了,所以体内毒素堆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造成气血淤阻。

  再者,现代人的压力比较大。工作压力、生活压力,都像山一般将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人整天不停地思虑,而思虑会消耗掉大量的血液,同时思又伤脾,脾主运化,脾伤则会影响血的生成,影响脾胃的功能,消化吸收减弱,久而久之,气血便会不足。

  同时,日益污染的生活环境、不规律的作息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会损耗我们的气血,并且对气血的再生造成影响,导致身体气血不足、气血不畅。

  气血不足、不畅,反过来又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久而久之,积劳成疾,最终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累得腰酸腿疼,头晕眼花,吃不下饭,或者干脆大病一场。

  这些症状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该对自己的身体好一点了,该休息一下了。

  但很多时候,我们对此视而不见。只有当“病来如山倒”,身体不能再承受时,才去认真反思,考虑我们的健康问题。而此时,我们的身体已经千疮百孔,成了“空壳”,再也经受不起任何微小的打击了。

  而很多人恰恰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会真正重视自己的身体,积极地寻访名医妙方,亡羊补牢,希望重新修补好身体的“窟窿”,恢复往日的健康和精力,活到天年。

  虽然俗话说“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但“后知后觉”总没有“先知先觉”来得实在和有效。从对我们自己健康负责的角度而言,我们也一定要“先知先觉”,及早重视。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22 01:52 编辑

第一章 气血足,则百病不生(4)

       我的气血不调吗——7种方法让您一目了然

       气血不调不一定非得专业医生才能诊断出来,日常有很多症状其实已经在向您示警了。



  很多人要问了,我们本身不是医生,怎么做才能对自己的身体“先知先觉”,知道有没有气血不调呢?

  事实上,要想做到“先知先觉”并不难,只需要每天对自己的身体更加关爱一点点,更加体贴一点点就可以了。我们也可以自己和身体对话,来详细了解它的气血运行情况。比如,每天起床后,自问自答一下。

  1 . 是不是有面色苍白或比较暗淡、疲倦无力、头晕耳鸣、皮肤干燥、头发脱落、指甲易裂的情况发生。

  2 . 是不是觉得说话有气无力或中气不足,经常觉得疲累,不想说话。

  3 . 是不是出现经常性的心悸、胸闷,或阵发性的心胸疼痛,唇色暗淡,舌头发紫。

  4 . 是不是肢体容易麻木,甚至疼痛,手脚总是发冷或莫名地发热

  5 . 是不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嘴角皲裂的情况。

  6 . 女性是不是有月经过多或过少甚至闭经的情况。

  7 . 男性是不是有小腹、会阴、睾丸坠胀不适的感觉。

  如果我们的身体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上面这些症状,那我们就要注意了,因为身体已经提示我们:气血不调了!

  此时,疏通气血、补足气血是当务之急。我们应该调整饮食,利用食物的特性来帮助气血恢复。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有人参黄芪党参等;血虚者需补血、养血、生血,补血的药物有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气滞者需通气,通气的食物有山楂玫瑰花等;血淤者需活血,活血的食物有节等。

  我们还必须加强锻炼。现代人缺乏正确的锻炼,使人体变得静多动少,这就造成体内气血淤滞,运行不畅,身体出现各种不良的反应,所以我们有必要加强锻炼,畅通气血。

  其实,健康就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只要我们能够在细微的问题上稍加留意一小下,我们的健康就能前进一大步!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22 01:52 编辑 www.med126.com/zhuyuan/

第一章 气血足,则百病不生(5)

      通补五脏气血,方法各有不同

  老年人经过了大半辈子的劳碌奔波,过度劳心劳体,脏腑功能都出现不足,气血津液也开始衰退,神疲乏力、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腹胀便秘等毛病都找上门来。这时候正应进行调养,特别是脏腑气血的调养。



  《黄帝内经》说:“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环而无子。”

  也就是说,人到中年,经过了大半辈子的劳碌奔波,过度劳心劳体,肝、肾、脾等器官逐渐衰老,血管老化,气血淤阻经络,身体开始出现神疲乏力、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腹胀便秘、气短懒言、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各种各样的毛病也都跟着来了,这时候正应当进行调养。

  中医认为,健康的根本在气血,要想恢复身体健康,就必须益气养血、疏通经络。而只有这样,才能度过一个健康的晚年。对此,我建议中老年人采取药物、食疗与经络按摩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人体衰老通常是先从肝脏开始的。《黄帝内经》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所以,我们要从肝开始调理。中药四逆散、四君子汤、四物汤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养肝护肝的效果都非常好。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了肝经气血不调的毛病,我还建议他们平时多吃酸味、甜味的东西来补肝养血,比如,枸杞、高梁、牛肉、枣等。

  我们常说,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它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人到老年,肾气逐渐衰微,精不足则化气无源,无力温煦、激发、推动脏腑之气;精不化血或阴血不足,还会导致气血阴阳亏损,然后诸脏腑、四肢、百骸失其濡养,造成多个脏器的功能损害。所以很多老年人容易有思维迟钝,言语多误、健忘痴呆,或多虑多疑、淡漠孤僻、急躁易怒的情况,这些都是肾气衰的表现。为此,我常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进行辨证治疗。同时,我还建议肾功能出现问题的老人,不要久行久立,避免伤筋动骨,注意保暖避寒,防止寒燥伤肾。在饮食上可多吃点核桃山药、茨实等补肾的食物。

  中医还认为,脾胃在机体的生长壮老过程中不断摄取自然界的营养物质,维持人体的正常发育及功能活动,人步入老年之后,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也会变得虚弱,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的能力开始不足,很多疾病因此产生了。针对脾胃虚弱的问题,我通常使用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等,健脾补气升阳。对于此类中老年患者,我的建议是多吃粗食淡饭,以米粥、薏苡仁粥、茯苓夹饼、大枣等健脾养胃之品为主,少吃油腻等不好消化的东西,以免伤及脾胃。

  心脏的作用更是不能小看,它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负责气血的总调配。同时,它又是精神、意志、思维活动的总指挥,在人体中,居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如今,心脑血管疾病也成为中老年人最多发,也最致命的疾病之一,因此养心必须提上日程。最通用的方法是吃些莲子桂圆红枣西洋参柏子仁麦冬等能保养心脏的食物。

  肺是人体的娇脏,在五脏中的位置最高,它很容易被寒热邪气所侵袭。肺气不调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的问题,咳嗽、哮喘都是秋冬季节的常见疾病,所以适当地吃一些银耳百合、雪梨等古往今来都公认的润肺食物,才是最佳的保养之道。

  五脏都需要气血的滋养,才能正常的工作;而充足的气血则有赖于健康的五脏来提供。如此说来,您还等什么,赶快行动吧。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22 01:53 编辑 www.med126.com/hushi/

第二章 心“主血脉”,它是人体气血的发动机(1)

      心悸:用充盈的气血找回失散的“心神”

  顾名思义,“心悸”的问题在于“心”。“心”藏魂魄,主神明,却由气血所养护。如果气血充盈,心神就不会轻易受到外界滋扰、刺激,即便“泰山崩于后,麋鹿戏于前”,也可以做到不动心。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心悸”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最古老的字典《 说文解字 》认为,悸是心动的意思;如今是权威的辞典《 辞海 》释义:“悸”乃“心跳”,指不因惊吓,自己感觉心中跳动不安的一种症状。心悸作为一种疾病出现在医学典籍中,是从张仲景的《 伤寒论 》开始的。张仲景第一个把“心悸”纳入医典,告诉我们心悸是指心跳—— 一种不正常的心跳,不因惊吓而自己无法控制的心神不宁的心跳。西医把它叫做“早搏”。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去喝茶,其中一位女士要了很大一杯咖啡。咖啡喝到一半,这位女士的手突然不自觉地发抖,嘴唇苍白,说话的声音也变得虚弱短促。我问她哪里不舒服,她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矢口否认自己得病——没办法,工作和生活压力,让部分中年人不得不讳疾忌医。聚会结束后我悄悄告诉那位女士:“你可能是气血虚引起的心悸,我教你一个方法,你的毛病很快就会好。”

  这位女士感激地看着我。我的方法很简单,如果再发生心悸,就用右手拇指稍稍用力按压左手臂上的郄门穴,然后左手腕向内转动45度再返回,一分钟重复30次,做完后,症状就能有所缓解。

  郄门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郄穴,具有宁心、理气、活血的功效。在针灸学上,被称为郄穴的穴位一般都是对付急症的高手,能够快速缓解疾病急性发作时的症状。所以,心悸时我们只要稍按压一会儿郄门穴,症状就会缓解。当然,平常没事我们也可以按一按这个穴位,对于预防心悸很有帮助。



-----------      我还要提醒大家一下,郄门穴虽然两个手臂上都有,但消除心悸有效的是左前臂上的。

  事实证明,就是这一个穴位让这位女士找回了自信。在坚持按揉了一个月后,她竟然专门请我喝了一次茶。还是同一家店,这位女士告诉我,以前每次喝茶、喝咖啡都会心慌心跳,她自己不知道是为什么,只是感到莫名的害怕,尤其是会见客户或者是有重要工作的时候,她总担心自己突然就扛不住了,那种不明就里的恐惧,已经缠绕她好几年。

  其实这位女士的心悸还并不严重,医学上称这种时作时停、不发作时如常人的心悸为“惊悸”。顾名思义,心悸的问题在于“心”。“心”藏魂魄,主神明,由气血养护。如果气血充盈,心和心包就会坚固,心神不会轻易受到外界滋扰、刺激,即便“泰山崩于后,麋鹿戏于前”,也可以做到不动心。但如果气血阴阳不足,心失所养,那么碰到劳累、心情恶劣、饮食刺激等情况,就可能扰动心神,出现悸动。

  因此打一个通俗的比喻,心和气血的关系,就好比鱼和水的关系,要想让“鱼儿”活得欢腾,就必须有足够的气血。俗话说,气血旺,心气壮,所以汉语中有“血气方刚”“血脉贲张”的词汇;与此相反,我们在歌厅唱歌,老人唱着唱着声音就短了,那就是“气短”或“中气不足”。

  心悸是临床的常见病,如果心悸恶化到一定程度,出现了自己感觉心跳突然停顿等心跳不规律,心律不齐的毛病,就不仅仅是心悸,而是中医学上所说的“忡怔”。

  怔,是指心跳和脉搏出现间歇、停顿,比如平时我们所说的愣怔、发呆;忡,是突然启动、加快的意思,比如“忧心忡忡”就是指这种急切、冲动的心情。怔忡两个字同用,一正一反,心跳忽快忽慢、忽起忽落,正是典型的心神散乱的表现,属于危重症。看看《 红楼梦 》第七十回:“怎奈宝玉因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弄得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疾……”说的就是宝玉情感受到伤害,出现了心律、精神失常。

  怔忡的病位在于心,因此预防怔忡的发生,也以护心为首要任务。在内是让气血充盈,心肌强固,提高抗刺激能力;从外应避免情绪的剧烈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中,以“惊”最容易导致“怔”,“忧”最容易导致“忡”。

  对于已经出现怔忡的病人,在调理其情志的同时,还要通过食疗来辅助安定心神。在这里我推荐茯苓饼。茯苓饼的主要原料就是茯苓。茯苓是寄生在松树根上的一种菌类植物,它性味甘淡,可以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对心悸、气短、神衰、失眠有很好的作用。

  当然,有人会问,我这里没有茯苓饼卖怎么办?没关系,大家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我们把买来的茯苓细粉、精白面粉、白糖,按2∶2∶1的比例搭配,加入适量的水,调成糊状,然后用微火在平锅里摊成薄饼即可?

  如果有人不喜欢吃饼,我们还可以换换花样,比如蒸馒头、包子等面食时,在面粉中加入茯苓粉,一起和面;或者用茯苓泡酒,每天喝5~10毫升,同样具有宁心安神、健脾延年的功效。

  我把这个方法告诉了那位女士,3个月之后,她又一次邀我来到那家店,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现在来到这里再也没有那种莫名的恐惧感了,真是太感谢你了。我微笑地看着她,从心里为她的痊愈感到高兴。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22 01:53 编辑 www.med126.com/pharm/

第二章 心“主血脉”,它是人体气血的发动机(2)

      健忘:君子动手又动口,改善“贵人多忘事”

  传统理论认为,心脾气虚心肾不交、肝郁血淤等脏腑不调都有可能引发健忘,但我认为,这些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一点——气血方面出了问题。因此,调理也必须从通补气血入手。



  关于健忘症,我先说一些题外话。生物学中有几个奇怪的现象:小羊生下来就会奔跑,鱼儿出世就会游水,小狗闭着眼睛就会去抢妈妈的奶头。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遗传记忆”的存在。遗传记忆的观点是,一些生物完全不用学习,仅靠遗传记忆就能生存,比如蝴蝶,一生经过卵、虫、蛹、蝶四个阶段,它的上一代与下一代永远无法见面,但是化蝶后,它们却能精确地重复上一代的行为,甚至记住几千里的迁徙路线。这就是遗传记忆的作用。

  同样,人的记忆也是由遗传记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物本能)与自身经历构成的。通常,我们只能遗传祖先的基本生理功能,但是一些宗教或传说记载,某人在得了某种疾病或一觉醒来之后,突然有了神力,记忆起几百甚至上千年前事情,比如突然会背诵遗失在历史长河中数百年的长诗等。另外还有西方科学家在心脏移植的案例中发现,接受心脏移植的人表现出心脏原体的行为特征,这算不算也是一种遗传记忆呢?

  当然这些都是民间言论,不足为据。我想说的是,如果记忆的获得如此容易,或者说如此不可信,那么记忆的失去,是不是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事呢?至少对于病人本身来说,如果没有严重到影响工作和生活,没有严重到使病人感觉到痛苦,是不是可以忽略不计呢?

  因此上,很多人根本不把纯粹的健忘当成一种病,这就有了对健忘的善意调侃,比如“贵人多忘事”之类。而在医学领域,健忘也很少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症存在,在中医学里,它一般与怔忡、不寐等同时出现;西医中的大脑皮质功能软化、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脑萎缩等,也会伴随记忆力衰退或记忆中断等症状。

  我认识一位律师,平时都是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可有一次出差处理一个案子,在准备材料时大脑突然一片空白,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只好拖延时间打道回府。当时他也没当回事,半个月后又一次出远门,竟然再次出现记忆中断,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好在他还有一点儿清醒,知道用自己的名片把自己带回来。过后一查,竟然是脑血栓,由于发现太晚,治好后还是丧失部分记忆。

  我们还回到健忘症上来,虽然很多人不把“健忘”当成病,但在中医学上,健忘也是有药可医的——当然如果健忘严重到西医说的脑神经病症的程度,比如前面所说的那位律师,就不能叫做健忘症,也不能当成“健忘”来治了。我这里所说的健忘症,是指日常生活中记忆力差、遇事易忘等情况,比如有些人出门总忘了带钥匙;手机明明就在手边,可是满世界乱找;刚刚放好的钱包,转过身就忘了放哪儿;进屋想拿东西,却不记得想拿什么……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4 11:17 编辑 www.med126.com/zhuyuan/

      中医认为,心脾气虚、心肾不交、肝郁血淤等都有可能引发健忘,但我认为,这些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一点——气血方面出了问题。因为有的人身体本身就很衰弱,气血两虚,心、脑等器官长期得不到足够的滋养,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有的人心事重,凡事都要思前虑后,遇到想不通的地方,也没有人可以倾诉,郁结在心里,久而久之就出现了问题。

  我个人认为,记忆力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所以健忘症也就无所谓“完全康复”,只要恢复到正常水平就可以。那么我没有必要下什么猛药,只要平时注意多动动手指,健忘就会自动地远离我们。

  这招我是跟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学来的。这位老人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度丝毫不逊于年轻人,在我的一再追问下,老人才终于把养生的秘诀教给我——动手指头治健忘,又提神来又醒脑。

  怕我不明白,老人还拿出一根绳子来演示,随手系了一个拴蹄扣,拆掉后,又系了一个翻花扣。十指翻飞,灵巧无比。

  老人的这一招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大有学问。我们的十指连心,两手的指端是人体六条经络的起始点,心经、肺经、大肠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都源自这里。而且,十指的指尖都是穴位,中医叫做“十宣穴”,最能开窍醒神。动动手指头,不仅刺激了手上的众多经络穴位,而且也刺激了我们身体的气血运行,将淤滞在体内的垃圾统统带走,促进新陈代谢。

  因此,我们没事的时候,就要多动动手指。方法很多,除了系绳头,还可以剪纸、转核桃、织毛衣等,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

  当然除了运动手指外,健忘症还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来调养。健忘症根据不同的症状、症型,要选用不同的食疗方案。心脾两虚的,平时多吃平补气血的食物,如糯米、大枣、龙眼肉等;心肾不交的,宜吃滋补类的食物,如白木耳蜂乳等;痰淤闭阻者,宜吃化痰祛淤类的食物,如海带萝卜橘子等;年老神衰的,宜吃温补类食物,如羊肉、虾、桃仁黑芝麻等。只要按照以上食谱,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您的记忆力一定会有所改善。

  中医也有“吃什么补什么”“以形补形”的说法,所以很多人都知道吃猪脑、鱼脑、鸭脑等动物的脑,能达到健脑益智的目的。核桃的外壳很像脑的结构,因此它也是补脑的良药,超市的芝麻核桃羹一直被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青睐。每当考试,爷爷奶奶等长辈也总爱捧出一堆核桃,在门缝里挤得嘎嘎响,为的是让孙子吃了能考100分!

  回到文章的开头,对于自身经历的记忆减弱和衰退,一般都可以调治。但是对于遗传记忆(也就是生物本能)的丧失,比如一个成人突然退化到不会走路、不懂得吃饭、智力回到小儿的水平,那就不是一般的健忘症,而可能是很严重的其他病症了。


相关文章
 油炸山楂糕
 活血住痛散(《救伤秘旨》。)
 肝火上炎
 舌疮
 霰粒肿与麻杏石甘汤
 木香散(《圣惠》卷五十)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