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针灸拔罐:针灸能“上瘾”?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本人的一邻居【自称17岁会针灸,有家传,现年70多岁了】为另一个邻居(中年女性)针灸,病人症状之一是生气后胸闷,一开始灸后感觉很舒服,后来就感觉针后很疲惫,每次针后要睡一觉方可恢复过来,最近听说病人脸都肿了,而且还“上瘾”了:不针就更难受,想停也停不下来了

感觉奇怪,特来一问,望达者解惑。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9/6/17 15:03 编辑 www.med126.com/zhuyuan/]
-----------一定是老先生用了泻法,伤了元气。气愈疏愈亏。
-----------是不是由于气虚气致。
生气致气郁,用针灸调气解郁,导致气更虚。加之年龄大,好比一个不太会挣钱的人,经常借钱用,靠借钱度日,虽难受——疲惫,但也没有其它办法——“上瘾”。
不懂装懂,见笑了。
-----------这种情况,该如何治呢?
-----------一般为经针灸治疗后对针灸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和躯体依赖。表现为针后躯体的舒适感,精神上的放松及欣快感,疼痛或某些症状即刻减轻或消失,喜欢多针、多灸,针感强烈。  【概述】

  针灸依赖症是指患者对针灸治疗产生一种心理和生理需求,这种需求已超过单纯对疾病的治疗,而表现为对针灸的一种依赖。此种症状是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交互作用的一种具体表现。针灸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上已广为应用,但对针灸治疗出现依赖的情况很少见有公开报道。但临床上确实存在。其依赖动机,临床表现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关系亦需进一步研究。

  【损伤原因】

  针灸依赖症的确切原因不明。对39例针灸依赖症分析结果表明,与患者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关系不大,似多见于40至49岁的年龄段和已婚者 [1]。

  一般来说与以下情况有关:

  一、因患功能性疾病,而寻求针灸治疗手段者。

  二、因好奇,想与其它治疗手段作比较者。

  三、慢性病患者,用他法效果不明显,曾经经针灸治疗而取得一定疗效者。

  四、有神经质或心理素质不稳定的患者。

  【临床表现】

  一般为经针灸治疗后对针灸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和躯体依赖。表现为针后躯体的舒适感,精神上的放松及欣快感,疼痛或某些症状即刻减轻或消失,喜欢多针、多灸,针感强烈。一旦停针后,感到精神和躯体不适,或原有症状加重,主动要求针灸治疗或经常借口寻找针灸刺激。针灸依赖症有时可持续数年。

  【预防方法】

  【处理方法】

  一、逐步延长针灸治疗间隔时间:改以往常规的10次一疗程为5次一疗程。第一疗程每日1次,第二疗程隔日1次,第三疗程3日1次,依次类推。治疗中主要用捻转法,提插法,震颤法,另辅以循法、摄法和按压法。行针手法可单独用亦可综合应用。施术中要做到取穴准,深度不拘,以得气为准。取穴以患者所述躯体症状常规配穴。

  二、心理治疗:在每次针灸治疗之前进行,时间为30~60min。个别治疗与集体治疗相结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

  (一)、让病人就他的理解,口述他的躯体功能和感觉的改变。

  (二)、告诉病人关于解剖和生理的联系。

  (三)、提供病人一个解释模式,使他能改变其对躯体症状的解释,促成有可能主动解决问题的观念。

  (四)、弄清促发反应的思想、态度和躯体感觉之间的联系。

  (五)、对个人所解释的促发和维持因素与症状间的联系加以说明。

  (六)、启发、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制定与疾病作斗争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

  治疗目的以患者疾患康复,有正常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准。
相关文章
 周平安教授呼吸系统用药经验举隅[ZT]
 羚犀汤(《杨氏家藏方》卷三。)
 神应丸(《内外伤辨》卷下。)
 猬皮散(《普济方》卷二九八引《海上名方》
 骨牵引
 岭南草—山蚂蟥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