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我自己编排的完美版《四圣心源》,有图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黄师的四圣心源不仅仅是部医学著作,它的文辞对仗工整,让我们易读易记,这也必是黄师的初衷,以前的版本都是按段落排的,现在我重新用对仗的方式排出来,大家看看是不是更好些?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收藏2分享0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狮子3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狮子3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20 
积分
93 
注册时间
2006/5/3 
最后登录
2013/9/28 
在线时间
6654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87 

注册用户

注册用户, 积分 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7 积分
2#
发表于 2009/8/6 15:13|只看该作者

打印的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狮子3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狮子3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20 
积分
93 
注册时间
2006/5/3 
最后登录
2013/9/28 
在线时间
6654小时 
精华
日志
主题
帖子
87 

注册用户

注册用户, 积分 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7 积分
3#
发表于 2009/8/6 15:15|只看该作者
四圣心源 卷一

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著,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幽深,徒托大象,不测其原,空抚渺躬,莫解其要。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众号苍鹰。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天  人  解

1 阴 阳 变 化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
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

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
清浊之间,是谓中气,
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
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
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
四象即阴阳之升降,
阴阳即中气之浮沉。
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
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
阳升于岁半之前,
阴降于岁半之后。
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
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
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
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
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
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2 五 行 生 克

五行之理,有生有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
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则热气成夏,
阴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
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

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土生金也。

相克者,制其太过也。
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
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
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
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
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
皆气化自然之妙也。

3 脏 腑 生 成

凡与天地相参也。
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
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秉于生初也。

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
土分戊己,
中气左旋,则为己土,
中气右转,则为戊土,
戊土为胃,己土为脾,
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
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
肝属木而心属火,
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

五行之中,各有阴阳,
阴生五脏,阳生六腑。
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
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
肝为乙木,胆为甲木,
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
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包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也。

4 气 血 原 本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

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
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

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
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

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为生血之本。
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之原。

气统于肺,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布也,其在脏腑则曰气,而在经络则为卫。
血统于肝,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
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

5 精 神 化 生

肝血温升,升而不已,温化为热,则生心火,
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水。
水之寒者,五脏之悉凝也,阴极则阳生。故纯阴之中,又含阳气,
火之热者,六腑之尽发也,阳极则阴生,故纯阳之中,又胎阴气。
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
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

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
精藏于肾,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结其阴魄。
《素问》: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阳气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而往来,
阴气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阴气全降,则魄变而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

6 形 体 结 聚

肝主筋,其荣爪,
心主脉,其荣色,
脾主肉,其荣唇,
肺主皮,其荣毛,
肾主骨,其荣发。

凡人之身,
骨以立其体干,
筋以束其关节,
脉以通其营卫,
肉以培其部分,
皮以固其肌肤。

皮毛者,肺金之所生也,肺气盛则皮毛致密而润泽,
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
脉络者,心火之所生也,心气盛则脉络疏通而条达,
筋膜者,肝木之所生也,肝气盛则筋膜滋荣而和畅,
髓骨者,肾水之所生也,肾气盛则髓骨坚凝而轻利。
五气皆备,形成而体具矣。

7 五 官 开 窍

肝窍于目,心窍于舌,脾窍于口,肺窍于鼻,肾窍于耳。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
足之三阳,自头走足,
头为手足六阳之所聚会。

五脏阴也,阴极生阳,阳性清虚而亲上,清虚之极,神明出焉。五神发露,上开七窍,声色臭味,于此攸辨。

官窍者,神气之门户也。
清阳上升,则七窍空灵,
浊阴上逆,则五官窒塞。
清升浊降,一定之位。
人之少壮,清升而浊降,故上虚而下实,
人之衰老,清陷而浊逆,故下虚而上实。

七窍之空灵者,以其上虚,
五官之窒塞者,以其上实。
其实者,以其虚也,
其虚者,以其实也。

8 五 气 分 主

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
心属火,其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笑,其液汗。
脾属土,其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
肺属金,其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
肾属水,其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

肝主五色,五脏之色,皆肝气之所入也,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
心主五臭,五脏之臭,皆心气之所入也,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
脾主五味,五脏之味,皆脾气之所入也,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
肺主五声,五脏之声,皆肺气之所入也,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笑,入脾为歌。
肾主五液,五脏之液,皆肾气之所入也,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

9 五 味 根 原

木日曲直,曲直作酸。
火日炎上,炎上作苦。
金曰从革,从革作辛。
水日润下,润下作咸。
土爱稼穑,稼穑作甘。
火性炎上,上炎则作苦。
水性润下,下润则作咸。
木性升发,直则升而曲则不升,郁而不升,是以作酸。
金性降敛,从则降而革则不降,滞而不降,是以作辛。
使坎离交姤,龙虎回环,则火下炎而不苦,
水上润而不咸,
木直升而不酸,
金从降而不辛。

金木者,水火所由以升降也。
木直则肾水随木而左升,
金从则心火随金而右降。
木曲而不直,故肾水下润,
金革而不从,故心火上炎
而交济水火,升降金木之权,总在于土。
土者,水火金木之中气,
左旋则化木火,右转则化金水,实四象之父母也,不苦、不咸、不酸、不辛,是以味甘。

已土不升,则水木下陷,而作酸咸,
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而作苦辛。
缘土主五味,四象之酸苦辛咸,皆土气之中郁也。

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脏,而作诸味。
调和五脏之原,职在中宫也。

10 五 情 缘 起

肝之气风,其志为怒。
心之气热,其志为喜。
肺之气燥,其志为悲。
肾之气寒,其志为恐。
脾之气湿,其志为思。

盖阳升而化火则热,
阴降而化水则寒。
离火上热,泄而不藏,敛之以燥金,则火交于坎府,
坎水下寒,藏而不泄,动之以风木,则水交于离宫。

木生而火长,金收而水藏。
当其半生,未能茂长,则郁勃而为怒,既长而神气畅达,是以喜也。
当其半收,将至闭藏,则牢落而为悲,既藏而志意幽沦,是以恐也。

物情乐升而恶降,升为得位,降为失位。
得位则喜,未得则怒,
失位则恐,将失则悲。
自然之性如此,其实总土气之回周而变化也。

己土东升,则木火生长,
戊土西降,则金水收藏,
生长则为喜怒,收藏则为悲恐。
若轮枢莫运,升降失职,喜怒不生,悲恐弗作,则土气凝滞,而生忧思。

心之志喜,故其声笑,笑者,气之升达而酣适也。
肾之志恐,故其声呻,呻者,气之沉陷而幽郁也。
肝之志怒,故其声呼,呼者,气方升而未达也。
肺之志悲,故其声哭,哭者,气方沉而将陷也。
脾之志忧,故其声歌,歌者,中气结郁,故长歌以泄怀也。

11 精 华 滋 生

阴生于上,胃以纯阳而含阴气,有阴则降,浊阴下降,是以清虚而善容纳。
阳生于下,脾以纯阴而含阳气,有阳则升,清阳上升,是以温暖而善消磨。
水谷入胃,脾阳磨化,
渣滓下传,而为粪溺,
精华上奉,而变气血。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
肝血温升,则化阳神,
肺气清降,则产阴精。
五脏皆有精,悉受之于肾,
五脏皆有神,悉受之于心,
五脏皆有血,悉受之于肝,
五脏皆有气,悉受之于肺,
总由土气之所化生也。

土爰稼穑,稼穑作甘,谷味之甘者,秉土气也。
五谷香甘,以养脾胃,
土气充盈,分输四子。

己土左旋,谷气归于心肺,
戊土右转,谷精归于肾肝。
脾胃者,仓廪之官,水谷之海,人有胃气则生,绝胃气则死。
胃气即水谷所化,食为民天,所关非细也。

12 糟 粕 传 导

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
缘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
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化为雾气,游溢而上,归于肺家,
肺金清肃,雾气降洒,化而为水,如釜水沸腾,气蒸为雾也。

气化之水,有精有粗。
精者入于脏腑而为津液,
粗者入于膀胱而为溲溺。
溲溺通利,胃无停水,
糟粕后传,是以便干。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气水变化于中焦,沤者,气水方化,而未盛也。
及其已化,则气腾而上,盛于胸膈,故如雾露,
水流而下,盛于膀胱,故如川渎。
川渎之决,由于三焦,《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盖三焦之火秘,则上温脾胃而水道通,
三焦之火泄,则下陷膀胱而水窍闭。
《灵枢•本输》:三焦者,足太阳少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月耑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以水性蛰藏,太阳寒水蛰藏,三焦之火秘于肾脏,则内温而外清。水府清通,上窍常开,是以气化之水渗于膀胱,而小便利。
若太阳寒水不能蛰藏,三焦之火泄于膀胱,膀胱热癃,水窍不开,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化气上腾,爰与谷滓并入二肠,而为泄利。泄利之家,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是以小便不利。
所谓实则闭癃者,三焦之火泄于膀胱也。

13 经 脉 起 止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谓六腑,
肝、心、脾、肺、肾、心包,是谓六脏,
六脏六腑,是生十二经。

经有手足不同,
阳明大肠、太阳小肠、少阳三焦,是谓手之三阳经,
阳明胃、太阳膀胱、少阳胆,是谓足之三阳经,
太阴脾、少阴肾、厥阴肝,是谓足之三阴经,
太阴肺、少阴心、厥阴心主,是谓手之三阴经。

手之三阳,自手走头。
手阳明,自次指,出合谷,循臂上廉,上颈,入下齿,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太阳,自小指,从手外侧、循臂下廉,上颈,至目内眦。
手少阳,自名指,循手表,出臂外,上颈,至目锐眦。
三经皆自臂外而走头,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中。

足之三阳,自头走足。
足阳明行身之前,自鼻之交頞,循喉咙,入缺盆,下乳,挟脐,循胫外,入大指次指。
足太阳行身之后,自目内眦,上额,交巅,下项,挟脊,抵腰,贯臀,入腘中,出外踝,至小指。
足少阳行身之侧,自目锐眦,从耳后下颈,入缺盆,下胸,循胁,从膝外廉出外踝,入名指。
三经皆自腿外而走足,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中。

足之三阴,自足走胸。
足太阴行身之前,自大指,上内踝,入腹,上膈。
足少阴行身之后,自小指,循内踝,贯脊.上膈,注胸中。
足厥阴行身之侧,自大指,上内踝,抵小腹,贯膈,布胁肋。
三经皆自腿里而走胸,太阴在前,少阴在后,厥阴在中。

手之三阴,自胸走手。
手太阴,自胸,出腋下,循臑内前廉,入寸口,至大指。
手少阴,自胸,出腋下,循臑内后廉,抵掌后,至小指。
手厥阴,自胸,出腋下,循臑内,入掌中,至中指。
三经皆自臂里而走手,太阴在前,少阴在后,厥阴在中。

手三阳之走头,足三阳之走足.皆属其本腑而络其所相表里之脏,
足三阴之走胸,手三阴之走手,皆属其本脏而络其所相表里之腑。
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
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
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
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
足少阳与足厥胡为表里。
六阳六阴,分行于左右手足,是谓二十四经也。

14 奇 经 部 次

奇经八脉,督、任、冲、带、阳跷、阴跷、阳维、阴维。
督脉行于身后,起于下极之腧,并入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诸阳之纲也。
任脉行于身前,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上关元,入目,络舌,诸阴之领也。
冲脉起于气冲,并足步阴,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诸经之海也。
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环腰如带,诸经之约也。
阳跷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于风池,主左右之阳也。
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交贯冲脉,主左右之阴也。
阳维起于诸阳会,维络于身,主一身之表也。
阴维起于诸阴交,维络于身,主一身之里也。
阳跷、阳维者,足太阳之别,
阴跷、阴维者,足少阴之别。
凡此八脉者,经脉之络也。经脉隆盛,入于络脉,络脉满溢,不拘于经,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别道自行,谓之奇经也。

15 营 气 运 行

水谷入胃,化生气血。
气之慓悍者,行于脉外,命之曰卫,
血之精专者,行于脉中,命之曰营。
营卫运行,一日一夜周身五十度。
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脉六动,一息六动,人之常也。一动脉行一寸,六动脉行六寸。

《灵枢•脉度》:
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
手之六阴,从手至胸,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
足之六阳,从足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
足之六阴,从足至胸,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
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
督脉、任脉,长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
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
平人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一息脉行六寸,十息脉行六尺。一日百刻,一刻一百三十五息。
人气半周于身,脉行八丈一尺,两刻二百七十息,
人气一周于身,脉行十六丈二尺,百刻一万兰千五百息,
人气五十周于身,脉行八百一十丈。

营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手太阴之寸口始。
自手太阴注手阳明,足阳明注足太阴,手少阴注手太阳,足太阳注足少阴,手厥阴注手少阳,足少阳注足厥阴。终于两跷、督、任,是谓一周也。
二十八脉,周而复始,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五十周毕,明日寅时,又会于寸口。此营气之度也。

16 卫 气 出 入

卫气,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脏二十五周。

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足太阳之穴也。平旦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内眦,下手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锐眦,下足少阳,至小指次指之端。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名指之端。别入耳前,下足阳明,至中指之端。别入耳下,下手阳明,至次指之端。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入足步阴经。阴跷者,足少阴之别,属于目内眦,自阴跷而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阳之睛明,是谓一周。如此者二十五周,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于是内入于阴脏。

其入于阴也,常从足少阴之经而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是谓一周。如此者二十五周。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于是外出于阳经。其出于阳也,常从肾至足少阴之经而复合于目。

卫气入于阴则寐,出于阳则寤,
一日百刻,周身五十,此卫气之度也。
《难经》营卫相随之义,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相附而行,非谓其同行于一经也。
-----------很用功的说呢。
赞一个。

全文打包发上来?
-----------好东西,谢谢分享。。若有完整版的就好了。。。如有,请发邮箱fangxb0608@163。com。谢谢
-----------你花功夫排版,把文中的错字给顺手改掉不是更漂亮



我以为有像圆运动中的那些辅助图呢,原来真的是有图为证
-----------不错有下载吗?
-----------
原帖由 风马牛鱼 于 2009/8/6 20:34 发表
你花功夫排版,把文中的错字给顺手改掉不是更漂亮



我以为有像圆运动中的那些辅助图呢,原来真的是有图为证


哦?有错字吗?请指正!谢谢!
这本书我排版加校对了两遍用了3个月的时间,一己之力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有疏漏的地方。如果错字太多,那实在不好意思发了,就重新校对一遍再发吧!
-----------不错啊,我提个意见,不能把原文更改了。下面这段被更改:
----------------------------------------------------------------------------------------------
8 五 气 分 主

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
心属火,其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笑,其液汗。
脾属土,其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
肺属金,其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
肾属水,其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

肝主五色,五脏之色,皆肝气之所入也,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
心主五臭,五脏之臭,皆心气之所入也,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
脾主五味,五脏之味,皆脾气之所入也,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
肺主五声,五脏之声,皆肺气之所入也,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笑,入脾为歌。
肾主五液,五脏之液,皆肾气之所入也,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
--------------------------------------------------------------------------------------------------------------------
仔细看原文,黄师那样编排是有深意的。所以不要改原文次序。
-----------为何不全文打包发上来?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