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中医讨论:对“生而知之”的误读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对“生而知之”的误读

细掰“道医”的反动之二十一

生而知之,是什么意思?普遍都是根据现代词典理解成,谓天资聪颖,不用学习,生来就知道。

一个世纪以来,唯物论者,批判其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在主流社会捞足了资本;唯心论者,把自己装扮成生下来就无所不知,在民间蛊惑了很多受众,真是各得其所。

由于,信仰缺失、道德沦丧、学制腐败、学术堕落,使得“生而知之者上也”的“道医学”大仙们也冠冕堂皇地登上了主流社会的金銮殿,把自己硬生生根植在了原先的一片蘑菇旁。两个品种的狗尿苔,终于开创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意识形态上繁荣昌盛的生动局面。

生而知之,被解释成这个意思,当然要感谢百年来的国学大师、语言学权威们。不管是俞樾、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胡适、章太炎、王国维、丁文江、陈寅恪、傅斯年、鲁迅、郭沫若、王力、启功、季羡林、任继愈、南怀瑾……还是只会同他女儿一起谈性的自以为是当今唯一文化名流李敖,到哪儿都摆谱的文化超女于丹,当然,还有“生而知之者上也”的“道医学”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大学的大佬们,只要有一个不是望文生义、人云亦云,但凡有点自己的学术主见,也不会让孔仲尼戴上一个世纪的唯心主义帽子。

生而知之,如何理解,关键是“生”字。生,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本义是指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广雅》生,出也。《广韵》生,生长也。可见,“生”字并不是唯一指称人的出生,也可以指称一种学问(包括思想、理论、技术)的创生。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不是断章取义,而是纵观全文逻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有“生来就知道”这层意思的。孔仲尼做为一代圣人,也不会像现在的学者一样,可以没见过“生来就知道”的人,就敢胡说八道。孔仲尼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创生学问来认知世界的才为上,当然,这种学问是要正确的,是要符合自然规律的,好比牛顿创生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创生了相对论。张仲景明白了仲尼说的是什么意思,所以,他说,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对“生而知之”的解读,是一件既简单又关键的事情。说其简单,是因为只要有正常的思维,就会轻而易举理解真意。说其关键,是因为只有正确理解了孔仲尼的话,才能正确理解《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才能正确理解《黄帝内经》的“五藏生成”;是因为只有正确理解了孔仲尼的话,才能正确理解其学术思想,不至于用自己狭隘的观念,滥给人家扣唯心主义的帽子。

对一件既简单又关键的事情误解了一个多世纪,足见中国学术体制的反动。总有阿Q放言何时超过美国,这怎么可能?美国的学术体制是集全民乃至全世界的智慧,而我们是企图依赖官僚学者的脑袋偶尔脱脱水。当然,也企盼官僚学者脑袋不脱水的时候,不要光顾得把精力都放到潜规则的科研上。
相关文章
 滚痰丸(《普济方》卷三七四。)
 清脾饮(《种痘新书》卷十二。)
 五香如圣丸(《杨氏家藏方》卷五)
 丑宝丸(《古今医鉴》卷七)
 糯米二百零一
 JT教师---【2006古老的中基課】節錄.其之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