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冯氏锦囊秘录:论吐(儿科)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又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呕吐者,阳明之气下行则顺,令逆上行,故作呕吐,有热、有寒、有食也。然始有因伤乳过满而溢,以致导虚胃气,渐成斯症者有之。凡有声有物,开口而作者,名曰呕。有物无声者,名曰吐。有声无物者,谓之哕。又有 乳者,乳自流出,似檐水射出之象。 者,心胸上下气逆郁筑。哕者,膈虚胃寒以致哕,哕作声,无物可出也,然候不一。如儿初生,有因母有伏痰,得之胎气使然者,有因拭口不净,恶水流毒所致者,有饮食作乘,又触惊怒,胃气受伤,恶食胃痛而致者。若耳后红纹两颊红紫,气粗作吐者,此发痘疹之候。如肤削神困,自动不停,不思乳食,是胃气虚弱,不能消纳,此为虚吐。如面青唇白,清涎夹乳,喜热恶寒,四肢凄清,此www.med126.com/hushi/为冷吐。至如胃有实火,则吐黄水而味苦,胸前烦躁。若乘厥阴而入肝,则为酸为逆,多怒烦啼,此为热吐。如咳嗽气急、吐清水而膈闷者,是胃有寒邪,中有顽痰已而成热,此为痰吐。

若饮食不化,酸臭上逆,恶食不渴,胃痛潮热者,是伤食伤寒也。若黄痰稠涎,作噫、作呕者,皆炎之征也。如面白手焦,或面有白斑点子,唇红或紫,昏困时吐不醒人事,胃口时痛时止而呕清水者,虫吐也。如唇黑多哭,夹痰吐乳者,是伤脾也。如身上发热,咳嗽痰鸣,夜间烦躁,鼻青吐乳者,是客风伤肺也。如早晚发热,山根青色,吐而不睡者,是惊吐也。治吐之法,当辩新久寒热,如初吐当导利以顺气下行。吐久者,须防胃虚生风,故治吐症,贵扶胃气为要。如吐不已,可微止之,元使太泄胃气,惟有风疾及夹痰吐者,不可遽止,否则,风无定处。更入外风,痰热相生,必成惊候。其余诸吐初起,及微视乳,盒饭调治。如 不已即成吐,吐之不己即成呕,呕之不已即成HT,HT 之不已即成哕。至此胃气大衰,精神渐脱矣。若至呕吐不已,日渐沉困,囟陷囟肿,青www.med126.com/yishi/筋大露者,非频吐不食,昏沉语塞,喘急上热,常呕腥臭者,皆死。又有时时吐唾者,多因肾气衰冷,不能藏蓄津滋,润 心肺,久必渐为黄瘦,宜煎地黄料浩饮之。

又有胃气衰冷,不能营运津液所致者,此宜温补胃气。又有心脾蕴热,《经》曰“舌纵涎下,皆属于热”者,宜清理之。属肾、属胃、属脾,为虚、为寒、为热,常以色脉辩之。

相关文章
 散滞气汤(《脾胃论》卷下。)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
 金箍散(《喉科指掌》卷一。)
 《中医推拿疗法医学视频》
 降虚火的方法,请大家指正。
 人中黄丸(《松峰说疫》卷五)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