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小泻脾汤

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

附子(一枚,炮) 干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大泻脾汤

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者方:

附子(一枚,炮) 干姜(三两)黄芩 大黄 芍药[枳实] 甘草(炙,各一两)③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大泻脾汤之六味药,甲本为“附子、干姜、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先抄“甘草”,又涂改为“芍药”)”,乙本为“附子、干姜、黄芩、大黄、枳实、甘草”。按本方通例,凡五脏泻汤大方,皆由六味药组成,其中,有五味药诸方皆同,即姜、芍药、大黄、黄芩、甘草,只有一味药诸方各异,此一味药出自该脏泻汤小方,据此,大泻脾汤应由前列五味www.med126.com药加附子组成,方中不应有“枳实”,枳实是大小泻肝汤的代表药物。

小补脾汤

治饮食不化[消],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白术(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若脐上筑动者,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仍用术;心中悸者加茯苓一分[两];渴欲饮者,加术至四两半;腹中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炮;腹中痛者,加人参一分[两];寒者,加干姜一分[两]。④

甲本、乙本皆作“一分”,按〈本草经集注〉“四分成一两”,据本书通例,用量不当如此之少,疑“分”当为“两”字之误,今改。

大补脾汤

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

www.med126.com/yishi/参 甘草(炙,各三两) 干姜(三两)莪术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一方作牡丹皮,各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相关文章
 颤振
 血疳门主论
 浆水
 参附大正气散(《医方类聚》卷一二三引《经
 我对“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理解
 铜青散(《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吉氏家传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