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四圣心源:学习四圣心源:五官开窍、五气分主不解之处,拜高人指点!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黄元御全书学习第一遍:在四圣心源五官开窍、五气分主处不解,拜高人指点迷津!

五官开窍
肝窍于目,心窍于舌,脾窍于口,肺窍于鼻,肾窍于耳。五藏之精气,开窍
于头上,是谓五官。
五气分主
盖肝主五色。心主五臭。脾主五味。肺主五声。肾主五液。
肝窍于目、主五色。易于理解:眼睛看到五色!
脾窍于口、主五味。口离开舌头、鼻子不知道能干什么,怎么主五味?不解!
心窍于舌、主五臭。窍于舌,舌头能尝到味道,不应该主五味吗?不解!
肺窍于鼻、主五声。窍于鼻,鼻子能闻到气味,不应该主五臭吗?不解!
肾窍于耳、主五液。耳朵能听到声音,不该主五声吗?怎么主五液!不解!
不解之处绝不是质疑经典,只是心中有疑问,如鲠在喉,在黄师七窍解中对各种治法不解。拜师高人慈悲指点!

-----------脾窍于口而司五味,肺窍于鼻而司五臭。人身之气,阳降而化浊阴,阴升而化清阳,清则冲虚,浊则滞塞,冲虚则生其清和,滞塞则郁为烦热。上窍冲虚而不滞塞,清和而不烦热者,清气升而浊气降也。浊降而清升,故口知五味而鼻知五臭。

而口鼻之司臭味,非第脾肺之能也,其权实由于心。以心窍于舌,心主臭而口主味。鼻之知五臭者,心也;口之知五味者,舌也。心为君火,胆与三焦为相火,三焦升则为清阳,胆木降则为浊阴。三焦陷而胆木逆,清气降而浊气升,则鼻口滞塞而生烦热,臭味不知矣。


-----------回复 机务艘 的帖子

这是“鼻口根原”原文,我正是看到此处回想天人解,有所不解,还望能进一步详述原委!
-----------肝窍于目、肝主五色。脾窍于口、脾主五味。心窍于舌、心主五臭。肺窍于鼻、肺主五声。
肾窍于耳、肾主五液。这样写,就明白了。
不是说肾窍于耳,耳就主五液;是指肾经开窍于耳,肾经的功能主五液。余脏同。
-----------回复 霸王羽 的帖子

不是说肾窍于耳,耳就主五液;是指肾经开窍于耳,肾经的功能主五液。余脏同。

有道理,谢谢了!还在继续琢磨!

-----------回复 ly龙门鱼 的帖子

我水平也不够,个人觉得不要急着去揣摩,从下面的原话可以看出。

盖肝主五色,五藏之色,皆肝气之所入也。入心为赤,入脾为黄,入肺为白,入肾为黑。心主五臭,五藏之臭,皆心气之所入也。入脾为香,入肺为腥,入肾为腐,入肝为臊。脾主五味,五藏之味,皆脾气之所入也。入肺为辛,入肾为咸,入肝为酸,入心为苦。肺主五声,五藏之声,皆肺气之所入也。入肾为呻,入肝为呼,入心为言,入脾为歌。肾主五液,五藏之液,皆肾气之所入也。入肝为泪,入心为汗,入脾为涎,入肺为涕

肝就是管颜色的入五脏,心管臭这种东西入五脏,脾管味这种东西入五脏,肺管声音入五脏,肾管液这种东西入五脏。

色,臭、味、声、液。都是按5行描述物体的一个属性。比如色不是我们平时的七色,这里只分5种
色有青赤黄白黑
臭有焦香腥腐燥
味有甘辛咸酸苦
.。。。
好似这个为五五之分。要为这种分法找到证据或者临床意义的话,又需要读后面的案例才能明白,或者对照其它经典。不过你点一下也好,我也顺便回顾下经典。

比如我们解释人为什么会流泪,哦,是因为肾所藏的各种液体中,能入肝的液体入了肝。 人为什么会流汗,哦,是因为肾脏所藏的各种液体中,能入心的液体入了心。


-----------再讲深点就是,我们平时吃的东西就有色臭味液,这些东西由脾胃消化后变成一个混合的血,而吸入的气到肺,混合成气血。气血滋润五脏,而把气血里面的色臭味液如果分配到五脏,就由五脏各自的功能完成,比如肝把颜色分给对应的五脏,而心把对应的臭分给对应的五脏。。。。等等按这个思路走。这样你应该明白些了吧。但这样分的临床意义,只能慢慢去体会。自己去完善知识结构。
-----------回复 机务艘 的帖子

多谢,我已不惑之年,而今励志自学中医,先生所言,我会细细学习。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准备现将四经典多读,四圣心源细读10遍以上再开口说话,否则断章取义,一叶障目难以领会先圣经义之万一,开口闭口都是错!
拜谢先生指点!!!

-----------回复 机务艘 的帖子

还请先生不要熬夜,早睡早起,顺应规律以养天年!
-----------肝窍于目、主五色。易于理解:眼睛看到五色!——你根本就理解错了好吗,是说肝气的盛衰主要反应在眼睛上,“肝气”注入五脏就会出相应的病位出现不同的颜色。你把“肝气"那里理解为“眼睛”了。这是你语文不及格造成的,跟医学无关。
相关文章
 治跌打损伤方
 中医真有派别之分吗?
 白术丸(《圣惠》卷七十九)
 防风散(《圣惠》卷八十九。)
 八、子宫颈粘膜下肌瘤
 注痰块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