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
现代院外急救手册:第四节 冷冻伤的急救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低温引起人体的损伤为冷冻伤,分为非冻结性冷伤和冻结性冷伤。

一、非冻结性冷伤

1.主因:由10℃以下至冰点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所造成。如冻疮战壕足、浸渍足。暴露在冰点以下低温的机体局部皮肤、血管性收缩,血流缓慢,影响细胞代谢。当局部得常温后,血管扩张、充血、有渗液。

2.主症:首先足、手和耳部红肿,伴痒感或刺痛,有水泡,合并感染后糜烂或溃疡。

3.急救:局部表皮涂冻疮膏,每日温敷二三次。有糜烂或溃疡者用抗菌药和皮质甾软膏或冻疮膏。

二、冻结性冷伤

1.主因:大多发生于意外事故或战争时期,人体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和野外遇暴风雪,掉入冰雪中或不慎被致冷剂如液氮,固体CO2损伤所致。

2.主症:局部冻www.med126.com/pharm/伤分为四度。

3.Ⅰ度冻伤:伤及有皮层。局部红肿,有发热、痒、刺痛感,数日后干痂脱落而愈,不留瘢良。

4.Ⅱ度冻伤:损伤达真皮层。局部红肿明显,有水疱形成。自觉疼痛,若无感染,局部结痂愈合,很少有瘢痕。

5.Ⅲ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和深达皮下组织。创面由苍白变为黑褐色,周围有红肿、疼痛,有血性水疱。若无感染,坏死组织干燥成痂,愈合后留有瘢痕且恢复慢。

6.Ⅳ度冻伤:伤及肌肉、骨等组织。局部似Ⅱ度冻伤。治愈后留有功能障碍或致残。

7.急救:复温是救治基本手段。首先脱离低温环境和冰冻物体。衣服、鞋袜等同肢体冻结者勿用火www.med126.com/Article/烘烤,应用温水(40℃左右)融化后脱下或剪掉。然后用38~40℃温水浸泡伤肢或浸浴全身,水温要稳定,使局部在20分钟、全身在半小时内复温。到肢体红润,皮温达36℃左右为宜。对呼吸心跳骤停者,施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相关文章
 历代本草汇编“白豆蔻”
 (?菫)竹螵蛸汤(《痎疟论疏》)
 沉痛哀悼中医大家费维光先生
 羌活散(《症因脉治》卷三。)
 升麻鳖甲汤治愈“核(鼠)疫”经验
 诸病源候论 小便病诸候 上课笔记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